本报记者 杨世嘉 孙伟 闫龑 张晓东 特约记者 赵晓辉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坚持“外引内联”,引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体托管延安市中医医院,引进中国医科大学部分托管延安市人民医院,引进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技术帮扶延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三级甲等医院领跑全市医疗机构发展,带动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持续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不断深化,以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全面提质增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董理副主任医师是该院第33批帮扶延安市人民医院的专家之一。前不久,帕金森病患者高女士慕名找到董理求诊。接诊后,董理给予高女士运动、饮食方面的建议,并调整了其用药时间和服药要求。两周后,高女士运动迟缓及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有了明显好转,药效维持时间从之前的2~3小时延长至4~5小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牛猛主任医师曾作为第30批帮扶延安市人民医院的专家之一在该院超声科工作了半年。他诊疗的患者,多是疑难危重症患者。
腹胀、乏力4年多的患者孙女士是牛猛诊治过的一名患者。“该患者被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情十分危急。”牛猛回忆说。接诊后,牛猛立即为孙女士实施了介入手术中的四级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拯救了该患者的生命。
“当时,得知要做这么复杂、高危的手术时,我心里也拿不准,不知道要不要去北京的大医院做。最后发现是我多虑了,牛医生让我放一百个心。”术后,孙女士感慨道。
半年来,牛猛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成功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子宫腺肌症介入术、血管瘤畸形栓塞术、消化道出血动脉栓塞术等12项新术式,使该院介入诊疗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填补了该院乃至陕北地区的多项技术空白。
延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路丕周介绍,自2013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的3家医院先后对延安市人民医院实施业务托管以来,该校已选派33批次245人次医疗专家到延安市人民医院进行业务帮扶,共涉及29个专业科室,累计服务门诊患者2.5万人次,实施手术4000余台,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81项。
这些帮扶工作,带来的是延安市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全面提质增效。延安市人民医院年诊疗量由托管前的23万人次增至55万人次;年出院患者人数由1.9万人次增至4万人次;年手术量由6795台增至1.1万台;年危重患者收容量由1738人次增至5174人次;住院抢救成功率由89%提高至96.5%;平均住院日由11.5天缩短至7.4天……
持续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引进外部优质医疗资源,是牵动全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的“牛鼻子”。延安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胡生凡介绍,2023年,延安市级医院三级、四级手术占比分别增加2.5%、0.8%,市域内就医外转率下降15%。
目前,延安市人民医院正依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国医科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学科引路、按需对接、精准帮扶”原则,以骨科、介入治疗科、呼吸内科等学科为重点,辐射、引领周边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偏远地区延伸,切实推动新一轮业务帮扶走深走实,为健康延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打造专科高地
自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面托管延安市中医医院以来,依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学科优势,延安市中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妇科微创手术、生殖外科手术、盆底手术等技术已在延安市乃至陕北地区居领先地位。
患者马女士输卵管已结扎了10年,如今想再次妊娠,于是来到延安市中医医院就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驻延专家邵珲副主任医师团队对马女士进行了全面评估,为其成功实施“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复通﹢输卵管通液﹢盆腔粘连松解术”,为其再孕创造了良好的盆腔环境。
术后,延安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艾广萍通过“调肝助孕”,帮助马女士术后受孕。“医生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勇气,让我再次做母亲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出院时,马女士喜极而泣。
自2018年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已派驻178名专家赴延安市中医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院长郭莉介绍,近年来,医院生殖医学区域影响力和就诊人次不断攀升。截至2023年,该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量高达2.7万人次,年住院量达1089人次。目前,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卵巢癌分期术、盆底重建术、输卵管复通术等多项四级手术已在生殖医学中心成熟开展,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达100%。
此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延安市中医医院开通“延安—北京健康直通车”转诊绿色通道和医保报销直通车,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远程会诊、多学科联合诊疗等便捷医疗服务常态化开展。
“来到延安市中医医院,有了生命的希望。他们挽救了我的家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一名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正是得益于转诊绿色通道,这名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
改革持续深化
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同时,延安市抢抓成为省级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试点市的难得机遇,在全市启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
延安市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科科长杨勇介绍,该市首批8项注射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已在今年7月10日调整执行。同时,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推进,已推行117个病种按病种付费,以及3个精神类、17个康复类病种按床日付费,DIP付费方式改革全面实施。
在DIP改革中,延安市印发DIP改革实施方案及14个配套文件,符合条件的68家医疗机构正式启动付费改革。杨勇给出了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市三级医疗机构次均费用从11878元下降到10033元、平均住院日从8.36天下降到7.98天;二级医疗机构次均费用从4310元下降到4035元、平均住院日从9.68天下降到8.66天。
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为例,该院2023年4月住院次均费用为14236.79元,平均住院日为8.78天。到2023年12月,该院住院次均费用下降到11678元,平均住院日下降到7.92天,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同时,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得以提高。杨勇说,和2022年住院总费用相比,全市2023年DIP合计结余1.22亿元,通过结余留用与超支分担的调控,全市70%以上医疗机构实现赢利,各医疗机构的盈亏控制在10%以内,实现了患者、医疗机构、医保三方共赢的目标。
针对个别费用高的患者实行特例单议,是DIP多元化支付方式的体现。“一些患者因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药耗及技术成本高等不适合按DIP付费,我们根据临床实际,对他们实行按项目付费,做到个案个议、特例特付。”杨勇说。
在延安市的中长期规划中,健全病种目录、药品耗材集采、成立医保数据工作组、促进信息化互联互通等一项项务实举措正在加速落地。
“医保和医疗同题共答、同向聚力,和民之所需同频共振,取得了改革‘叠加’成效。”延安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以系统思维协同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重点工作,推动形成共同治理、良性互动的改革氛围,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