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96858","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湖北:全面夯实基层发展之基","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4-08-08 08:57:53","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委保健办主任 王芸 近年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目标,夯基础、提能力、优机制,着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 形成推进合力 坚持高位谋划。2019年,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县...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委保健办主任 王芸
  近年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目标,夯基础、提能力、优机制,着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
  形成推进合力
  坚持高位谋划。2019年,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2023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强县工程的实施方案》,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重点工作任务范畴。目前,全省已组建县域医共体128个,覆盖所有县(市、区)。
  坚持分类突破。在省级层面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相关工作的同时,湖北省各地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结合实际情况,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坚持效果导向。湖北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强县工程考核方案和评分细则,将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作为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并对考核先进的市、县(市、区)分别给予400万元奖励。
  夯实基层基础
  提升服务能力
  机构能力“提档升级”。目前,湖北省64个县(市、区)中有42个在县域内至少建成1家三级医院。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2.1亿元,建成中医、康复、老年病、慢性病等基层特色科室400多个。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1亿元,建成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500余个,成功开展急性心梗和缺血性卒中应急溶栓4000余例。
  设施设备“提标扩面”。2020年以来,湖北省累计投入抗疫特别国债近200亿元,撬动总投资1000亿元,支持县级及以下卫生建设项目,完成全省基层发热诊室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累计投入18亿元为基层“填平补齐”配置数字化检验设备、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和智能健康服务包等。2023年,投入7590万元支持76家中心乡镇卫生院购置CT,预计到2025年实现中心乡镇卫生院配置CT全覆盖。
  队伍建设“提速增效”。2020年以来,湖北省累计使用1万余个事业编制,为基层专项招聘1万余名卫生技术人员。2023年,通过定向培养、社会招聘、学历提升和派驻巡诊等方式,为基层培养、配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村医近4000人,预计到2025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的目标。
  强化改革创新
  激发内生动力
  完善运行机制。年度新增医保基金重点向基层倾斜,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域内医保基金使用占比超20%。基层上转住院患者起付线累计计算,下转基层住院患者取消起付线。落实“县聘乡用”和对口帮扶政策,全省有近2000名上级医院医务人员长期下沉到基层服务。2023年,湖北省印发通知,放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限制,基层用药目录与县级医院相衔接。
  优化保障措施。武汉、襄阳、宜昌等地率先实施乡镇卫生院“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平均每家机构划拨人员经费964万元、核增绩效工资152万元。乡、村两级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从每人次10元、5元,调增至13元、8元;村卫生室运行经费从每室每年3650元,调增至5000元。基层医疗责任险和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强化信息赋能。2020年以来,湖北省累计投入抗疫特别国债5亿元,用于建设省级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加快建设以县域为重点的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预计到2025年累计投入14.5亿元,建成全省远程诊疗平台和远程影像、心电、病理、审方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