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毛旭
日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肿瘤放疗中心启动仪式在第五师中医医院(第五师医院双河院区)举行。由此,第五师医院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家拥有肿瘤放疗能力的医疗机构。
该中心的投用得益于湖北省人民医院的“组团式”支援,是湖北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7年11月,湖北省开始对博州和五师实行“组团式”支援。2023年9月28日,湖北省再次召开“组团式”支援工作推进会,就进一步做好“组团式”支援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五指握拳聚合力
做好“组团式”援疆工作,人才选派是基础。在第九批援疆人才的选派上,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中医院等近20家高水平医院中,确定了29名中级及以上职称(高级职称18人)医生组成3个团队支援3所医院。
博州人民医院院长郭科来自武汉协和医院,此前曾担任过湖北省京山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武汉协和医院党委委员、金银湖院区副院长。武汉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玉说:“郭科在医院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方面都很突出。支援新疆,我们就是要安排能力强、水平高的干部。”
有高水平的团队,也要有高站位、高起点的支援行动方案。援受双方医院在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指导下,在博州、五师卫生健康委的带领下,分别制订了博州人民医院、第五师中医医院和精河县人民医院3家受援医院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实施方案。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向湖北支援医院转发博州人民医院和第五师中医医院的行动方案,湖北省襄阳市、荆门市卫生健康委联合转发精河县人民医院行动方案,重点提出分别包保受援医院的一个或几个科室,“以院包科”共计37个。
在此基础上,受援医院列出援建科室急需解决的工作问题清单169条,其中人员培养、技术培训类共131条,科室管理、制度建设类17条,科研培训类14条,建名医工作室、诊疗中心类7条。
第五师中医医院院长仝国强说:“有了‘以院包科’,我们对‘组团式’支援信心十足,有了工作清单,有了工作着力点,工作底气更足。”
辐射带动强根本
4个月,制定或完善832项制度。这是第五师中医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的工作成果之一。第五师中医医院副院长王伟军介绍,这些制度部分借鉴了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等的经验。
援疆既要送技术,更要送经验。一直以来,各支援医院十分注重“带土”移植先进的管理经验。博州人民医院引进武汉协和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等;精河县人民医院引进襄阳市中心医院、荆门市中心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临床路径管理等。
支援医院既送经验,还送资源。通过持续集聚优势资源,支援医院帮助受援医院突破人才、技术、科研等方面的瓶颈,一批重点专科应运而生。博州人民医院创建自治区重点专科两个,普外科2023年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了当地国家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第五师中医医院和精河县人民医院创建4个州(师)级重点专科。
持续聚焦质的有效提升,博州人民医院和第五师医院都已创建为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武汉协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医院等多家医院又临时增加10多名专家,帮助两家医院顺利完成三级甲等复审;帮助第五师中医医院争创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帮助精河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并接受了复评。
精河县人民医院院长刘旭感叹:“在推进‘组团式’援疆工作中,援受双方都抓住了重点专科建设和等级医院创建等医院能力提升最核心、最本质的方面。”
授人以渔惠长远
第五师90团的一名患者经常感到外阴瘙痒,被折磨得夜不能寐,后找到援疆医生王敏。王敏带领她的带教学生陈文玲一起为患者进行中西结合治疗。患者病好了,陈文玲也掌握了这项新技术。
湖北援疆医生把“一对一”师带徒作为“组团式”援疆的必修课,签订师带徒协议,出台师带徒考核办法,确保师带徒出成效。至今,29名援疆医生共带出骨干医生40多人。
最让受援地居民受益的还是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博州人民医院援疆医生林星光和陈文坚都表示,只要条件允许就开展新技术,让患者就近治病。据统计,近几年来,援疆医生平均为每个受援医院带来新技术20多项,10多项填补了州(师)空白。
除了人才带教培养外,各支援医院还通过“组团式”援疆团队,联合本地骨干医生开展“进连队联边境警务站”“进学校联班级”等“八进八联”健康服务活动,送健康服务到村(连队)到户。据了解,自2023年7月以来,共开展80多场次健康服务活动,为1万多人次提供健康服务。
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组成员、副总指挥李建峰说:“在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将按照医疗人才组团援疆行动方案及需求清单,制定详尽的‘施工图’并抓好落实,确保‘组团式’援疆推深做实,助力博州、五师卫生健康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