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星月
当前,数智技术正引领医养结合服务进入发展的“快轨”。面对新鲜事物,老年群体的脑海中不免冒出一连串问号——是否如操作智能手机一样,也将面临“数字门槛”?这些智能设备如何与传统的诊疗服务相衔接?价格会不会高不可及?部分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示范机构已将数智技术融入医养结合服务,在验证智慧康养产品实用性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相关服务的可及性和普惠性,帮助老年人实现从健康“养老”到健康“享老”。
面向低龄老年人 降低操作门槛
60多岁的老陆打量着屏幕,目光停留在显示着“打印报告”的选项区域,他用手指轻轻一戳那里,仅几秒钟,他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的检查报告单就从自助机缓缓“吐”出。这一幕,发生在距离老陆家仅300米的医养融合健康服务e站。
自2019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投入500万元,用于实施医养融合健康服务e站民生实事项目。该区选取30家毗邻或靠近养老机构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嵌入式的医养融合健康服务e站,为养老机构或周边社区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或年龄超过70岁但依然充满活力的老年人就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医养融合健康服务e站外区是24小时开放的自助微诊室和智慧药房,老年患者刷完医保卡后,对着屏幕,就能自主完成问诊、配药、结算、取药;内区是慢性病一体化门诊,配有自助健康检测和检查检验设备,提供远程心电、远程超声、远程影像、远程眼底镜等“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同时支持自助打印全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报告单和健康评估报告。
鄞州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白廷军介绍,医养融合健康服务e站设置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基层医务人员可随时给予老年患者操作指导,同时站内数字电视会循环播放操作指南,“基本两三次后,老年人就能独立操作了”。
记者看到,医养融合健康服务e站屏幕字号均为大号,部分智能设备具有语音提示功能。“我们也在不断优化设备的交互性,比如自测血压,老年人根据自身需求,既可打印测量结果,也可选择语音播报测量结果。”白廷军说。
“医养融合健康服务e站的设置初衷是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升级,打通老年患者就医‘最后一公里’。”白廷军表示,当前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占多数,需要不断扩充基层诊疗力量,而智慧康养产品则有助于缓解人力紧张的局面,“其远期目标是周边老年人任何时间有医疗需求,都能第一时间提供支持”。
面向高龄老年人 注重服务衔接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世博家园养老院主推“全老年周期健康管理、全数智驱动医养结合”。在这里,由于收住对象多为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老年群体,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智能产品基本由医务人员操控,无需老年人进行额外操作。
“总结起来就是:一屏观机构、一档监健康、一码管药品、一线连医疗。”该医养结合机构常务副院长李晓青以“一档监健康”为例介绍,“我们运用便携式五合一体征检测设备进行智慧晨检,实时收集老年人的体温、血压、血氧、血糖、十二导心电检测等身体状况数据,并同步至健康档案系统,为日常诊疗服务提供基础信息依据。”
便携式五合一体征检测设备形似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天清晨,参与查房的医护人员会拎着它,逐床巡诊,采集数据。当老年人生命体征达到阈值时,设备会自动告警。“与纸质记录、人工排查不同,这台检测设备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对处于不同健康状态或不同病程阶段的老年人,划定不同的生命体征阈值,实现个性化监测,同时避免人工差错。”李晓青说。
另一项值得推广的数智探索是“一码管药品”。该医养结合机构通过扫码识别将入住老年人的自带药录入智慧药房,当剩余药量少于7天时,系统自动向老年人家属发送缺药提醒短信,减少因交代不清而造成的用药延误。
数智技术融入医养结合服务看似如虎添翼,但在相关产品投用之初,也经历了一段磨合期。
首先是接纳问题。李晓青坦言,入住老年人及其家属对此类智能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持观望态度,年纪大的医疗护理员操作起来也是满腹苦水。“我们在前期花费了不少时间,向老年人家属普及相关产品的科学性;同时以培训和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医疗护理员积极响应数智化转型。”
其次是适配问题。该医养结合机构曾采用智能手环对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进行离床、坠床监测,可老年人时常忘记佩戴或丢失手环。“于是,我们改换为毫米波感应器,将它固定在床旁,用于监测老年人的呼吸和心率,一旦监测不到,就说明老年人不在床位,可能离床或发生坠床。”李晓青认为,对于有功能障碍的老年人,需尽可能避免他们参与操控智能产品,以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最后是衔接问题,这也是提高服务效能的关键。“如果衔接不力,比如设备告警后无法快速应答、快速处置,反而容易引发不良事件。”李晓青介绍,为此,该医养结合机构制定了分工明确的应急处置预案。“当毫米波感应器监测到老年人数据异常后,系统后台会推送一条告警信息给对应片区的医疗护理员和值班医护人员;医疗护理员需在5分钟内前往现场查看具体情况并在线填写反馈报告,确定究竟是老年人正常离床,还是老年人确有不适,又或是设备异常告警;随后由值班医护人员跟进处理。”
智能产品的介入,势必产生一定的购置成本,但李晓青说,即使如此,依旧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初衷。“测算下来,人力成本有所减少,医护人员从机械化工作中解放出来,得以更专注于提供人性化服务。”李晓青表示。
面向居家老年人 力求价格亲民
受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影响,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对智慧康养的“初体验”多来自政府惠民项目。
2021年3月,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确定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长龙街道等作为试点单位,开展“湖南省医养结合智能服务平台”试点项目。依托省级医养结合智能服务平台,长沙县实施“5G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精神慰藉、家庭病床等“点单式”居家医养服务。
上述服务的申请依靠一款微信小程序实现。老年人或其家属登录后,可按服务项目或服务机构搜索所需服务;在服务详情页中,有对服务内容的介绍,还标明了服务时长、服务禁忌等,便于他们作出选择。在政府搭台、公立医疗机构唱戏的模式下,包含出诊费和治疗费在内的次均服务价格不超过100元,相对亲民。
据了解,自该平台2021年3月投用以来,长沙县共上线241个服务项目,完成服务9034单,服务范围覆盖全县。同时,该县225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体检、两次医养结合服务。
仅靠政府主导,较难达成智慧康养服务均等、可及的愿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章晓联的一份议案就聚焦于智慧康养服务的发展前景。她建议,积极探索企业运营模式,鼓励形成社会机构融资筹钱的机制,建立“政府补贴﹢社会资本引入﹢家庭支付”的商业运行体系。
上述设想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已有初步实践。由第三方公司负责开发、运行和维护的“秦淮区智慧医养”指挥总平台,通过与12个街道信息互联互通,力求实现全过程监控、全天候预警、全方位援助。“除老年人家庭较为熟悉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外,平台同时提供监护管理服务,借助智能监测设备、穿戴设备,实时采集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和居家活动信息,确保老年人的居家安全。”平台相关负责人王冰介绍,普通老年人现阶段尚需自付费用;对于特困老年人,政府一次性最高补贴3000元,用于支付设备安装、数据采集、信息推送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