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93437","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风雪中,“急救卫士”分秒必争","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4-02-26 09:33:49","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通讯员 仲启新 国立生 特约记者 李旭 程守勤 连日来,江苏省多地遭遇雨雪冰冻天气,市民出行难度加大,发生交通事故、摔伤等患者增加。江苏各地的“急救卫士”奋战在院前急救一线,顶风冒雪、分秒必争,全力为每一名呼叫“120”急救的伤病员保驾护航。 全力以赴,迎战风雪 2月21日...
  通讯员 仲启新 国立生 特约记者 李旭 程守勤
  连日来,江苏省多地遭遇雨雪冰冻天气,市民出行难度加大,发生交通事故、摔伤等患者增加。江苏各地的“急救卫士”奋战在院前急救一线,顶风冒雪、分秒必争,全力为每一名呼叫“120”急救的伤病员保驾护航。
  全力以赴,迎战风雪
  2月21日21时至23日15时,南京市急救中心共派出急救车组1186车次,其中为交通事故伤者出车150车次,为摔伤患者出车196车次,较平时明显增加。
  针对恶劣天气,南京市急救中心启动应急预案,做好雨雪冰冻天气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相关工作安排,包括急救人员、车辆、设备、药品等准备,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响应,第一时间采取相应医疗急救措施。同时,强化信息报送机制,及时准确全面统计报送院前医疗急救相关信息,便于统一指挥调度。
  在连云港市,一辆辆“120”救护车行驶在风雪中,全力以赴护佑生命。针对雨雪冰冻天气导致的意外伤害事故增多的情况,连云港市急救中心在保证13个急救站点24小时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增加两个白班班次,随时接受调配,防止出现短时间内急救资源短缺的情况。针对雨雪天气路面结冰、摔倒骨折患者增多的情况,急救车内增加颈托、夹板、绷带等急救物资配置数量。
  从2月22日15时起,丹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里报警电话不断。指挥中心按照上级部门安排部署,及时启动特殊天气应急预案,全体医务人员坚守岗位。
  紧急转运,救治新生儿
  2月20日19时50分左右,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120”值班室里响起一阵电话铃声。赣榆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一名早产儿,出生体重仅2.1千克,出生后一直反应差、哭声弱,考虑患新生儿败血症,需要紧急转运治疗。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120”组长朱孟正立刻联系上报新生儿科值班主任刘大伟,启动危重新生儿转运程序。仅10分钟后,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刘大伟、护士张言、“120”救护车驾驶员徐江三人转运团队集结出发。刘大伟叮嘱其他值班医生、护士在病房待命,将暖箱、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配备到位,准备迎接新生儿。
  冻雨和雪花交加,路面湿滑,能见度低,行车困难。原本40分钟的车程,救护车开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在21时30分左右抵达赣榆区人民医院。
  刘大伟、张言查看患儿情况,快速与当地医院完成交接工作后,将新生儿放入转运暖箱,进行保暖、吸氧,然后迅速踏上返程之路,并在转运途中密切关注患儿情况。23时30分左右,患儿被安全转运至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团队完善相关检查,为患儿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目前,患儿生命体征平稳。
  徒步入村,转运骨折老人
  “喂,‘120’吗?家里老人跌倒了,腿断了,请你们快点派车来。”
  “好的,请报出您的具体位置。”
  “请您做好患者安抚,在原地不动,不要再次搬运,防止二次受伤。”
  “请您保持电话畅通,我们的救护车已经出发,请您耐心等待,并做好接车转运准备。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拨打‘120’。”
  2月23日13时09分,宿迁市救护中心“120”调度中心接到洋河新区冯桥村居民的报警电话,得知有人摔伤,随后,立即调派“120”直属分站救护车组急救医师李柯、护师周静、驾驶员王顺出车前往急救。
  李柯第一时间联系报警人,了解老人病情。救护车抵达患者所在村庄时,通往患者家的路狭窄且积雪深,车辆无法直接到达。时间就是生命,急救小组当即决定把急救包、支具等可能用到的设备放到担架车上,手推担架车,徒步进村急救。
  到达现场后,李柯发现老人右小腿明显畸形,初步判断为骨折,立刻给予支具固定等现场处置。之后,急救小组用担架车将老人转运到救护车上,紧急送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