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姚常房 本报记者 孙伟 阎红 闫龑 刘嵌玥
盘锦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确定了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盘锦入选。近日,健康报“行走健康中国”报道组深入盘锦,观察其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优质资源有序下沉并逐渐扩面的改革路径和成效。
以试点为契机加速推进
12月4日,盘锦市政府组织召开了一次医保政策推进会。会上决定以2023年纳入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试行门诊慢病按人头打包付费,并制定与之相衔接的考核方式,促使优质资源进一步下沉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在盘锦,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已经成为全市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该市有市中心医院、辽油宝石花医院、市中医医院牵头建设的3个集团。12月15日,盘锦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及县域医共体工作推进会,该市双台子区政府与市中医医院医疗集团,兴隆台区政府与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辽油宝石花医院医疗集团分别签订共建协议。
“老百姓关心的事,才是我们要做的事。这项工作必须从老百姓的需求倒推工作路径,不要先看怎么做,要研究为什么必须干。”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路梅说,今年10月以来,他们多次到先进地区调研学习,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人、财、物高度集中管理方式方法。
盘锦市城镇化率目前已达到77.40%,城市内部医疗资源需求旺盛,更需要加速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盘锦市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目标是:既紧密、同质化管理,又使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融为一体,建立以政府办医为主、以社会办医为辅、“医防康护养”融合发展的健康共同体。
盘锦市将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作为综合医改的重中之重,持续出台政策文件,强化组织推进,加强督查指导,运用医保、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的激励作用等,促进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机制。2022年,盘锦市财政卫生健康支出15.3亿元,同比增长35.88%。
有“紧密”基因,向“更紧密”努力
对盘锦市而言,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有一定基础。
2012年,盘锦市政府将5家市直医疗机构整合为盘锦市中心医院。其中,原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市第二人民医院两家合并为盘锦市中心医院主院区;原市妇女儿童医院改造为妇产院区;原辽化职工医院成为辽河院区;原市第六人民医院协助兴隆台区政府组建兴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因如此,盘锦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具有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基因。
盘锦市3家医疗集团牵头医院中有一家国企医院,也就是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2011年,辽河油田医疗资源整合和社会化改革深化,辽河油田中心医院和油田所属各级医疗机构全部归至辽河油田总医院,也就是现在的辽油宝石花医院。因此,其运行模式原本就是集团化运作。
目前,盘锦市基本按照之前组建的城市医疗集团的情况进行了网格化划分,而且根据实际变化,医疗集团内部的成员单位也有动态变化。路梅介绍,在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分区包段、网格化布局中,盘锦市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该市由3家三级医院牵头3个城市医疗集团,实现城区人口网格化全覆盖。妇幼保健院、康宁医院、传染病医院、疾控中心从特色专科及公共卫生方面跨网格为3家医疗集团提供服务。
第二阶段,该市将市人民医院、双台子区两家乡镇卫生院、大洼区人民医院、大洼区中医医院、大洼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网格,同步推进改革,对全市城区医疗救治资源统筹规划。
据介绍,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牵头医院会根据每家医疗机构特点和需求,突出重点,清晰定位。以盘锦市中心医院牵头的医疗集团为例,除了下派专家到社区、卫生院坐诊,还将妇产院区升级改造为市级重点专科,创建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辽河院区重点以慢性病诊治和康复为主;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全”的特色和成员单位“专”的优势,形成“全专结合”服务模式,做实集团内“融合”文章。
盘锦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辽河院区2012年末加入集团,原址改建后于2015年初重新开诊。辽河院区在医疗集团中发挥二级医疗机构的作用,设有综合内科、儿科、中医康复科、疼痛科4个临床病区,核定床位共计157张。辽河院区业务副院长韩敏说,预计2023年全年平均门诊量将突破8万人次、住院量突破4000人次,这是自2015年开诊以来的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门诊量增加近10%、住院患者增加40%。该院区儿科及康复科患者收治量均高于集团内总院区同专业平行科室,对患者向下分流具有现实意义。
不过,盘锦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也有“成长中的烦恼”。比如,盘锦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有成员单位6家,但已建立人、财、物完全统一管理关系的只有3家。“这还是得益于医院之前自身整合打下的基础,另外3家到现在依然是松散型关系。虽然是一家人,但受市、区两级财政拨付要求不同,以及多种体制机制所限,我们要与另外几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盘锦市中心医院院长沈晓速说。
路梅表示,会继续发挥医疗集团的平台和纽带作用,比如探索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延伸服务。未来还将纳入更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托管、共建等不同模式推进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
牵“小手”的“大手”必须有力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做得好不好,从基层服务能力中可以窥见一斑。
在盘锦市兴隆台区兴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已经扎根社区5年多的宋翠丽。以前,她是盘锦市中心医院的心内科主任医师;如今,她是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一边是在中心医院工作了20多年的宋翠丽“全职下基层”,主动投身社区卫生健康事业;一边是市中心医院牵头的城市医疗集团的布局谋篇,两者“结合”水到渠成。如今,在兴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的全科医生有15人,全部是中心医院的医生。
“看病都来这里,很方便,也很放心。”看着孩子的CT检查结果显示不是肺炎后,刘女士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孩子咳嗽快半个月了,前几天发烧,体温快到40摄氏度,就怕是得了肺炎。”眼下正值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发的时候,像刘女士一样选择在社区就诊的人越来越多。
“过去,门诊就诊一天最多有四五十人次。现在,最多能到400多人次,日均门诊人次有300余人次。过去,门诊工作单一,就是简单开些药。现在,诊疗能力有了明显提升,70%以上门诊量是求医就诊;检验、检查能力也提高了。住院业务的开展也方便了居民。”记者现场采访时,正值10时许,取号看诊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宋翠丽一边和记者交流,一边和就诊的居民打招呼,引导就医。
在宋翠丽看来,社区之所以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功不可没。几年来,盘锦市中心医院作为牵头单位,挑选骨干医师定期下沉,开展基层患者医疗救治、康复指导等工作。自2017年以来,盘锦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累计下沉坐诊2000多个工作日,参与专家近60人。他们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活动、面向居民举办健康教育知识宣讲、接收成员单位人员进修,以技术帮扶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提高。目前,基层门诊就诊率从6.09%提高到9.29%。
沈晓速说,医疗要靠能力和水平说话,没有像样儿的医生,不仅患者不会主动选择首诊在基层,大医院也不敢下转患者。盘锦市并不大,人们到大医院很方便,如果基层能力跟不上,居民更不会来了。因此,派驻基层的医务人员必须业务能力过硬。
“除了固定派来的医务人员,中心医院还有20多位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每周六、周日长期在基层出诊。”下一步,还会有两个社区加入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的大家庭。沈晓速介绍,他们会从临床选择45岁以上的科室副主任或者副主任医师去做负责人,尽快提升社区的医疗服务能力。“市里也很支持,在基层服务的专家一天有200元服务费。同时,社区里超声等检查、检验设备跟大医院都是一样的,专家用起来也顺手。”沈晓速说。
目前,盘锦市中心医院的检验、影像、超声、心电、病理以及消毒供应等中心全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能够择期检查检验的患者,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单、缴费、预约、采集检验项目标本;要进行设备检查的,可以按预约时间直接到三级医院相关科室做,并且检查检验结果可直接在基层机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