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89410","toptitle":"聚焦乡村医疗能力提升·强村医③","toptitle_color":"","title":"让乡村医生有干头有奔头","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3-05-29 08:47:57","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本报记者 高艳坤 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者,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力军。当前,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成为医学青年不愿选择到乡村执业的主要因素。一些地方为吸引更多医学青年到乡村去,采取了一些突破性、创新性举措,让他们在乡村也有前程可奔。近日,记者来到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本报记者 高艳坤

  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者,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力军。当前,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成为医学青年不愿选择到乡村执业的主要因素。一些地方为吸引更多医学青年到乡村去,采取了一些突破性、创新性举措,让他们在乡村也有前程可奔。近日,记者来到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探寻当地10余年来的探索和成绩。

畅通向上发展渠道

  王文光每天的工作安排得很满。他既担任宁波市鄞州区第三医院(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科副主任,又要兼顾临床工作,今年还晋升了副主任医师。王文光说,10年前,他很难想象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成果。2009年,他通过考试成为鄞州区的一名大学生村医。“我做好了在村子里工作到退休的准备。”那时的王文光还没意识到,相比老一代乡村医生,大学生村医的身份和定位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

  2007年,为破解乡村医生后继无人、农村居民看病难问题,鄞州区借鉴大学生村官政策,大胆创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机制,推进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切出300个事业编制,专项用于驻村(社区)大学生村医招录。考虑到村医队伍的稳定性问题,鄞州区在保障大学生村医享受卫生院在编人员同等福利待遇的同时,提出了“需要在村(社区)工作满10年且业绩优秀,才允许合理流动”的硬性要求。事业编制推动了大学生村医计划的顺利实施,为日后畅通村医发展通道打下了基础。

  王文光先后服务过姜山镇张村庙和井亭两个村子。他喜欢和村民们交流,解释病情和介绍诊疗方案时柔声细语。村里有老人患了糖尿病足,他一周三次上门护理,直到老人创口痊愈。有时老人医保卡找不到,又不清楚补办流程,他干脆代为补办……

  王文光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他的家庭医生签约率在镇里40多位村医中总是名列前茅,他几乎每年都被评为鄞州区第三医院优秀职工,多次被评为鄞州区先进工作者。2019年,在他刚刚驻村服务满10年时,鄞州区第三医院便在他的肩头压上了更重的担子,任命他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科副主任,他的服务范围也从一个村扩展到一个镇。

  鄞州区已经有多位像王文光这样的优秀乡村医生走上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鄞州区卫生健康局医共体管理办公室主任陈迎宁介绍,随着乡村一体化工作的推进,区里对于大学生村医“需要在村(社区)工作满10年且业绩优秀,才允许合理流动”的要求正在淡化,允许各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大学生村医进行灵活调配。

  “我们破除了院内医务人员上下流动的壁垒,村医如果有向专科发展的意向和能力,我们会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医院的全科医生也可能会被安排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工作。”鄞州区第三医院副院长张洪奎说。

拓展乡村奋斗舞台

  在打通乡村医生向上流动通道的同时,鄞州区也采取多项措施,为长久扎根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村医拓展奋斗的舞台。

  鄞州区姜山镇朝阳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的医生李立明,自2008年大学专科毕业至今,一直坚守在基层,先后在3个站点为村民服务。她热爱自己的事业,不管到哪里都能收获一批粉丝。目前,与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有1000多人。

  鄞州区第三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科主任杨微波介绍,医院在开展职称评定工作时,对服务一线的乡村医生实施倾斜,在卫生专业技术中高级职称评定量化排名中给予加分。目前,包括李立明在内,姜山镇大学生村医中已经有约1/5的人晋升了副高级职称。此外,宁波市自2019年启动星级家庭医生评定工作,姜山镇有3名家庭医生被评为五星级,其中有2名是扎根一线的乡村医生,李立明是其中之一。对于星级家庭医生,医院在各类评先评优中会予以优先考虑,在职称评定时同样给予加分。

  随着镇村一体化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比如,当前鄞州区第三医院的检查化验设备都与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现了共享,相关检查项目单据在村卫生室就可开具,患者携单据即可直接到医院接受检查或化验。为了推进这些项目的顺利开展,医院每个月都会对乡村医生开展培训。由于学到的东西很快可以用于实践,乡村医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同时,鄞州区第三医院支持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并对学费给予补贴。王文光和李立明都是以专科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加入乡村医生队伍的,后续都取得了本科学历。王文光介绍,目前鄞州区第三医院的30多位在编大学生村医,大部分取得了本科学历。

  李立明说:“作为医生,到哪里都是为百姓健康服务,在一线同样有成就感。”下一步,她想继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早日取得正高级职称。受李立明的影响,去年,她的女儿也报考了医学院校,愿望是毕业后和妈妈一样成为一名扎根基层的社区医生。

形成你追我赶态势

  目前,鄞州区村级医疗机构共有医务人员200余人,其中40%的人实行在编管理,其他乡村医生多以编外用工性质与乡镇卫生院签订劳动合同。对于这些村医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鄞州区同样做了较为完善的规划。

  陈迎宁介绍,鄞州区规定,具有临床、中医、口腔类中级及以上职称,并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乡村医生,其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与编内同类人员相同的考核分配方法,工资报酬根据从医年限、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综合评定。这激发了编外乡村医生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态势。

  51岁的任裕方是鄞州区姜山镇翻十渡村的村医,2007年鄞州区开展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改革后,他与鄞州区第三医院签订了劳动合同,变成了“单位人”。“成为医院职工后,看着别人是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再看看自己拿的还是乡村医生的证书,觉得脸上无光。”他回忆,自己追求上进的劲头是从那时候萌发的。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10年,任裕方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随后又在温州医科大学宁波校区取得了大学专科学历。“我第一学历只是初中毕业,和人家科班出身的不能比,但是既然在同一家单位工作,就要努力缩小差距。”任裕方说。

  同时,任裕方表示,如今有医院做后盾,不管是物资配备、管理还是学习培训方面,村卫生室都有很大提升。以创口护理为例,过去都是他找医药公司购买消毒液和辅料,对于产品质量并不十分有底,处理伤口的操作流程也不十分规范。如今,耗材由医院统一购置,医院经常组织村医培训,村卫生室的医疗行为比过去规范安全了很多。

  前几年,鄞州区第三医院对村卫生室进行了统一装修,随着设备配备逐渐完善,村卫生室能开展的服务越来越多。过去有的卫生室连个雾化器都没有,孩子们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做雾化治疗要往医院跑。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做雾化,比过去方便得多。张洪奎表示,目前鄞州区第三医院每年的门诊量大约为110万人次,其中村级机构的服务量占比接近40%。

  眼下,任裕方又在备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过之后,增加收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备考的过程也是提升能力的过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