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82865","toptitle":"现场直击","toptitle_color":"","title":"额济纳 且战且训","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1-10-29 09:51:36","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image/20211029095226_11997.jpg"}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阿拉善盟、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边城小镇额济纳也吹响疫情阻击的“集结号”。本报记者实地探访额济纳疫情防控现场,记录并勾勒了当地抗击疫情的画面。

流调溯源组专家正在进行人员培训。 本报记者 王潇雨 摄

  将实战经验传授到一线

  本报记者 高艳坤

  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新冠肺炎防控现场处置指挥部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内蒙古工作组对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培训提出严格要求——专家手把手将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培训到最基层、第一线,快速提升各项措施操作的规范化和精准度。

  “请大家提前下载会议软件,请各隔离点点长将工作人员全部拉入群中。”10月25日下午4时,隔离点防控培训微信群组建。随后,隔离点防控培训通知发出。由于隔离点工作人员白天忙于服务管理和人员转运等工作,培训开始时间定在晚上9时30分,培训内容瞄准隔离转运工作中的各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4位主讲人都是多次参与一线疫情处置的国家组专家,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隔离点工作人员及保障人员、额济纳旗隔离转运工作专班和隔离转运后勤保障人员全体参加培训。

  国家工作组专家茅一萍当日刚刚到达额济纳,出发前她便接到了隔离点感染控制培训的授课任务。茅一萍的授课以“看图聊日常防控”开启,通过多张照片展示和讲解日常防护的误区以及科学防护方法。如,最好只戴一层口罩,如果要戴两层则需要将防护级别高的口罩戴在里面以确保口罩和面部的密合性;不要让防护服的上缘遮住口罩,以防增加呼吸阻力,还会引发口罩变形,降低防护效果;防护服不能重复使用,一次使用后要作为医疗垃圾处理。授课内容紧贴防控实际,涉及呼吸道卫生及安全社交距离的保持、手卫生及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护用品的科学选择和穿脱、医疗废物规范处置、自我监测及职业暴露后规范处置等多方面。最后,她强调:“疫情防控是个系统工程,要如履薄冰、慎终如始,确保万无一失,因为一失万无。”

  10月21日,国家工作组专家彭明军已经围绕集中隔离点的结构改造与消毒要求进行了一次授课。10月26日,他又结合额济纳的实际情况对授课内容进行了更新。尤其是在隔离点建筑结构改造方面,考虑到额济纳多个隔离点都为单通道建筑物,他以刚刚改造完成的胡杨花园宾馆为例,图文声影相结合,清晰透彻地讲解了单通道建筑改造过程中“三区两通道”的设计和改造流程。

  国家工作组隔离转运小组组长孙守红重点介绍了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的规范设置和管理,以及隔离点每类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流程。孙守红强调,隔离点的规范管理非常关键,否则疫情就将迟迟不能收尾。国家工作组专家王立英重点介绍了隔离人员在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老师们讲得细致透彻,一听就知道怎么操作了。”参加培训的学员说。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内蒙古工作组社区防控小组也早在10月20日就开展了面向社区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当日7时30分至9时,该工作组组长、被誉为“天津福尔摩斯”的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系统介绍了不同管控区域的工作要求、重点、要点、注意事项和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处置方法。

  吴岚其其格是从额济纳旗退役军人事务局下沉到邮政小区的工作人员。该小区从最初的重点防范区,到10月25日升级为管控区,再到10月26日划为封控区管理,防控力度不断升级。

  “参加培训之前,连管控区、封控区的概念都不太清楚。现在,对照培训笔记,我们可以更好地根据不同分区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吴岚其其格说,“我们也了解了一般防护、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的区别,明白了什么情况下应该怎样防护,减少了浪费。接受培训之前,我们在小区门口值守时也会全天佩戴N95口罩,培训后值守时全部佩戴普通外科口罩。培训前不管在哪里工作都穿着防护服,培训后只有在做消杀工作以及配合开展核酸检测等危险系数高的情况下才穿防护服。”

  这次培训对张红梅的影响更多是在责任意识层面。张红梅是从额济纳旗财政局下沉到土尔扈特社区的防控人员,在小区门口负责体温监测和人员消毒。“疫情防控中,每个人都责任重大,一个人的疏忽可能会影响全局,让很多人的努力功亏一篑。”张颖这句话,张红梅一直记在心里。培训后,每个出入人员的体温她都认真监测、记录,每次消毒都严格按标准执行。“我的工作都不难,就是需要认真再认真,确保不在这个环节出问题。”

  在此期间,院感防控、核酸检测、流调溯源、消毒消杀等各方面的培训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出发前,他们配齐流调“装备”

  本报记者 王潇雨

  《首次流调核心信息表》《流行病学初次调查报告》《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判定原则和方法》,这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内蒙古工作组流调溯源组团队连夜完成的3份资料。

  10月25日一大早,流调溯源组专家、四川省成都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王亮就带着这3份材料,匆匆赶往额济纳旗流调信息指挥大厅。这几天,流调溯源组专家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就是人员培训。

  “当地人手不足,很多基础工作还不太行,目前卫生健康队伍只有三四十人,这两日确诊病例不断增加,人手根本不够用。”在赶去指挥大厅的车上,王亮告诉记者,“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正在建机制,把工作流程捋顺,要抓紧多培训一些人。昨天我们已经对当地的公安和流调队伍进行了一次培训,今天再进一步强化。昨天初步实现了公安和卫生的联合办公,现在各方面沟通相对顺畅一些了。”

  指挥大厅是由当地一个小旅行社临时改造而成的。推开指挥大厅的门,五六张办公桌一字排开,二十多位当地工作人员围坐在桌前,陆陆续续又跑进来十多位站在后面。

  培训开始了,主要包括工作流程、要求、调查细节及注意事项等。

  “收到初筛阳性的信息,姜晓峰要做好登记,并分配给小组去流调,这是第一个流程。同时,姜晓峰要把信息推给李慧,她负责报送审核,需要补充完善的,她随时联系各位,前后联动,保障信息对接。”王亮一边说着,姜晓峰、李慧一边点头,他们都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

  “组内合作是关键,流调、公安信息要无缝对接,流调小组长与公安密切配合,从头到尾,联合响应,一起出动。”王亮说着举起手机,“所有队员都要加入总群,及时了解信息,各小组再建小群。这样,我们内部沟通更高效顺畅。”

  话音刚落,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举手:“明白,流调小组划定的时间点、范围很重要,我们可以迅速配合,这样简单、有效、直接。”“没错,我马上做一个模板,流调小组填写的时候能更准确。”王亮说。

  这时候,3份资料也已经分发到全部人员手中,关于流调注意事项,王亮开始给大家“划重点”。

  “这份首次流调核心信息表的基本信息栏中,受访者的工作单位填写非常重要,比如在天鹅湖小区建筑队工作,一定要具体到工地的编号。如果对方的现住址没有门牌号,我们一定要填写附近有特色的地标,方便后续快速找到。家庭同住人员联系方式是重要密接信息,一定要明确填写。”王亮继续介绍,“受访者出现症状的具体时间非常重要,感染者的发现方式也是核心信息:是主动就诊、全员筛查、重点人群监测,还是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协查发现,这对我们后续的分析判断非常重要……”讲解结束后,王亮对现场流调小组成员提出的疑问,一一作出解答。

  一个小时的培训刚刚结束,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范蒙光就召集大家:“今天刚有一个初筛阳性,4个小时之内完成第一期的工作。中午一点之前,我在这里等着大家。”

  队员们立即出动。指挥大厅里,几位协调人员迅速敲打着键盘。

  “现在的重点还是通过流调,把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及时排查出来,管理起来。”王亮说,“听说,驰援的队伍马上就要来了,这样,我们会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