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88331","toptitle":"社论","toptitle_color":"","title":"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3-03-06 08:27:26","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格外引人关注。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格外引人关注。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纵览《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是响亮的关键词,保民生是一以贯之的执政底色。

  过去的5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党的二十大擘画新蓝图,系列“十四五”规划明确发展路径,在看病、养老、生育等方面,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可及性不断提升。

  在湖北省秭归县大山深处,每位家医签约对象家门口都贴着公示牌,家庭医生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一目了然,不舒服找家庭医生已成为大山里居民的习惯;得益于对口帮扶和远程医疗,相隔千里之遥,新疆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让浙江省大医院的知名专家看病;预防出生缺陷和新生儿疾病的免费“两筛”,适龄女性免费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妇女免费“两癌”筛查等,已成为日常安排……美好蓝图正转化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可知、可感。

  布局建设13个国家医学中心、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构建“上下联,信息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区域越来越广,离居民越来越近。

  在落实落细顶层设计中,各地也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创新和探索精神,走出了很多惠民生的好路径。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同时及时梳理、总结经验,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为制度,已经成为一种良性循环。三明医改,如今已成为全国学习的样本;当年在一些市县试点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如今已经推广至全国800多个县,提高了基层诊疗能力,更方便了百姓就近看病……鼓励和尊重地方创新,成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源泉。

  新征程新起点,人民对卫生健康服务有了更多新期待。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当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区域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卫生健康服务的公平可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其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宏伟蓝图落地开花、生根结果,需要上下一心、联动推进,道固远,笃行可至。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卫生健康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卫生健康的保驾护航。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应时刻坚守“为人民健康服务”理念,将其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坚守理念,目光长远,必会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行稳致远,必能更好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把民生蓝图一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