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87959","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家庭药箱“大了”,要防浪费保安全","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3-02-06 11:29:16","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叶龙杰(媒体人) 经历前一段时间的新冠感染高峰后,一些居民在网上询问,家庭储备药品该怎么管理,过...
□叶龙杰(媒体人)
  经历前一段时间的新冠感染高峰后,一些居民在网上询问,家庭储备药品该怎么管理,过期、变质后该如何处理。与全国整体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相对应,种种迹象表明,家庭储备药品的管理和处理问题变得突出,急需通过全社会综合施策,引导居民科学管理、使用家庭贮备药品,更要防止过期、变质药品流入销售渠道造成用药安全风险。

  前一阵子,为应对新冠感染,许多家庭扩充了家庭药箱,家用常备药的品种、数量比往常翻几倍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些药品堆积在家中,一旦感染高峰过去,留下的便是多个难题——难在日常如何储存,难在如何科学合理使用,难在过期、变质药品如何处理等。

  药品的储存一般有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要求,如果不符合储存条件,容易影响药品的质量和药效。尤其是在家庭储备药品中,有些药品的功效是相同或者相近的,很容易导致重复吃药的现象。不论是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还是在一些医疗机构官微、药学人员自媒体上,专家们此前一段时间一直提醒公众避免重复用药,以免造成身体损害。随着家庭储备药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老人、小孩吃错药的风险也在增加。

  化解这些用药安全风险,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和引导每个家庭加强家庭药箱管理,分类进行保管,在用药上不要“自作主张”,需要向医生咨询;另一方面,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尤其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优势,主动介入,提供家庭储备药品管理指导,帮助居民正确储存药品、合理使用药品。

  在过期、变质药品处理方面,目前,我国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都做了明确规定,但对于过期药品的回收处理,尤其是对居民家中的过期药品回收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监管机制。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属于有害垃圾,随生活垃圾分散丢弃、分类回收,并没有专门针对废药品的处理机制。为打造健康环境,最好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设置集中便捷的过期药品丢弃点,建立规范有序的垃圾处理体系。

  前一段时间,家庭药箱的“扩容”,是公众在应急状态下对担心用不上药的一种反应,也存在部分居民不理智购药、过度囤药的情况。这些情况不仅造成浪费,给用药安全带来隐患,也给不法分子回收、销售药品留下可乘之机。从长远来看,应将提倡科学储备药品作为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工作,予以推进。持续推进合理用药教育,把用药安全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家庭,也应形成常态化机制。与此同时,需要全社会建立科学完善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在生产、销售、医疗机构储备、短缺药品预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措施、做好服务。如此,不论是在应急状态,还是在日常,公众的健康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