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87940","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不给哄抬医疗物资价格者可乘之机","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3-02-03 10:07:07","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吴倩(媒体人)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五批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违法典型案例。其中...
  □吴倩(媒体人)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五批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违法典型案例。其中,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因哄抬血氧仪价格被罚款270万元。调查显示,该公司某款产品2022年12月生产入库平均成本比11月上涨47%,向经销商的平均销售价格涨幅达131.8%,最高涨幅达154.2%。该案例的查处,显示了国家对哄抬物价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为不法经营者再次敲响警钟。

  医疗物资价格是否合理,市场秩序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健康利益与切身感受。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行为,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侵害公众利益,必须“零容忍”。自去年12月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不断对哄抬物价等行为重拳出击,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并发布《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对涉疫物资生产经营者划出“九不得”红线,对不法经营者产生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和威慑力。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之后,民众对于防疫物资的需求更为强烈。越是这个时期,越需要相关部门出快拳、出重拳,严惩害群之马,为防疫提供扎实的物资保障,稳定市场秩序、稳定民心。

  也要看到,商家哄抬物价利用的正是公众对于不确定性的焦虑情绪。对此,药品监管部门应优化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价格和供应监测预警机制,及时统筹施策保障药品和物资供应,及时公布相关信息,让民众有准备、心不慌。此外,也要强化宣教,引导民众理性判断,不盲目囤积药品和医疗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