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龙杰(媒体人)
近日,辽宁省丹东市一女子与其父亲驾车外出拿药被拦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女子称“早上做的核酸,社区开了证明,上医院取药”,民警表示“黄码不让走”。事后,丹东市公安局振兴分局通报:涉事父女因其健康码显示为黄码,先后两次闯卡被执勤民警依法拦停;女子下车与民警争执,过程中其父上前击打民警面部;目前女子因阻碍执行职务被行政拘留10日,其父因涉嫌袭警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警方的这一通报,显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在这起事件背后,还有更多值得追问的。比如,这对父女出得了社区而过不了公路卡口,距离不远的两个社会单元为何对防控政策的理解有如此大的差异?事件之后,该女子及其父亲有没有拿到药,有没有因此耽误了诊治?期待有关方面更加妥善地处理这起事件,避免因为疫情防控而激化社会矛盾。
这起事件敲响了警钟。公众除了关心如何对涉事人员进行公正的处置外,也不要忽视这么一个背景——丹东市目前正在持续的疫情。6月26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通报,6月25日丹东市新增7名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月25日,丹东市召开的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题会议指出,当前该市疫情防控工作处于由“静”态到“动”态的转段管理阶段,是“最关键、最困难时期”。
对这起冲突,人们更愿意相信是由双方情绪的逐步升级导致。这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中的情绪的力量,防止各方偏离抗疫的中心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群众对疫情防控政策和要求是拥护的,行为也更加自觉。但也要看到,由于长期抗疫,基层防控人员和普通民众的焦躁情绪有所上升,有的感到身心疲惫。同时,人们对过度防疫的地方政策感到反感,对不同地方不同的防疫要求感到茫然。对于种种情绪,倘若处置不好、回应失措,有关改进措施滞后,极有可能增加疫情防控的难度。
事件发生后,有新闻报道指出,让人顺利拿药看病、不耽误治疗,是防疫该有的温度;严格执行防疫规定、堵住防疫漏洞,也是执勤人员尽责的体现。疫情防控的根本出发点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倘若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感情受到伤害,就违背了初衷。
团结一心做好抗疫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细化防控措施,巩固好群众基础。在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同时,对于有特殊需求的群众伸出更多互助之手,推动基层防控人员和群众相互理解,才能形成更强的抗疫合力。防控不能简单地流于形式按要求办事、照规矩落实,在要求与规矩之外,更需搭建更多直通民心的桥梁,比如在生活保障、看病就医、困难群众生活救济等方面拿出更细致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