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峰(职员)
4月2日,有消息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吸烟室着火,候机室烟雾弥漫。初步了解得知,一乘客将未熄灭的烟头丢进烟灰桶内,导致冒烟。所幸此起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依然“熏”出了两个相当尴尬的事实。
其一,在我国,像机场这样的公共场所,竟然还堂而皇之配备吸烟室。不止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其他地方的许多机场都如此。去年11月,深圳宝安机场就曾被曝光“违建室内豪华吸烟室”。
就“室内公共场所100%全面禁烟”的控烟目标而言,这种打着“控烟”幌子的机场吸烟室要不得。世卫组织早就提出,100%无烟环境之外的任何方针,包括指定吸烟区(无论是否有专门的通风系统)都是无效的。
其二,从预防火灾的公共安全角度出发,在机场这样的公共场所设置吸烟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众所周知,现实中发生的大量火灾事故中,吸烟是重要的致灾原因之一,比如引起棉絮木棉着火需要3分钟,引起腈纶着火只需1分钟。
因此,无论是从维护公众健康的角度,还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机场等室内公共场所的吸烟室都应该尽快取缔。近年来,已有多个机场陆续关闭航站楼内的吸烟室。如从2015年6月1日开始,北京首都机场3座航站楼内的吸烟室全部关闭;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于2018年5月31日起在航站楼内实行全面禁烟;自2019年1月1日起,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所有吸烟室关闭。
在国内控烟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期待全国其他机场尽快关闭吸烟室,也期待相关地方乃至国家层面的立法机关,积极顺应控烟及公共安全的需求,尽快推动“室内公共场所100%全面禁烟”的控烟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