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韧
“作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提及援藏经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虞德才说,这是他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2015年,虞德才主动请缨,远赴平均海拔3600米的祖国边陲——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3年里,他克服种种困难,将山南市人民医院发展的“设计图”成功变成“实景图”,持续推动该院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截至2018年,462种疾病不出山南市就能得到有效救治。
“山南是藏文化发祥地。当地医疗条件与西藏很多偏远地区一样,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学科不全、人才短缺、设备简陋、管理不完善。”虞德才回忆说,最初的山南市人民医院学科设置极其简单,只有内科、外科和妇产科,连儿科都在大内科范畴内,远不能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一些患者迫不得已,需要辗转前往拉萨市,或是出西藏就医。
“作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领队,我负责全面提高受援医院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压力着实不小。”虞德才迅速迈出破局的第一步,他带领队员们快速融入当地,凝聚起医院的整体战斗力。
“首先,我要做的就是统一队员们的思想,让队员们在工作中都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我要求每一名队员与当地同事多谈心、多沟通,实现快速交融。在此基础上,我着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一系列考核激励政策。”虞德才说。
对于带动山南市人民医院发展,虞德才拿出了一份“设计图”,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规章制度的完善等。虞德才尤为重视学科建设,创新提出“同护理、共值班、学科独立”的发展理念,按照“成熟一个学科设置一个学科”的思路,新设儿科、肝脏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等10个临床科室,先后打造重症医学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急救中心、介入中心等一批诊疗中心。多年后,回顾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虞德才仍然颇感欣慰。
针对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虞德才重点打造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儿科、普外科、肝脏外科等一批学科。他提出,由重症监护室(ICU)主任兼急诊科主任,推进抢救室和ICU一体化发展,大幅提升急诊急救处置能力。在虞德才的带领下,该院先后开展镜下肝叶切除术、心脑血管介入、妇科肿瘤微创、无痛分娩等高精尖诊疗技术和其他技术200余项。在带教下,这些技术被当地医务人员熟练掌握。
3年间,围绕培养“能力强、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地人才队伍,虞德才努力摸索。他在全院范围内遴选当地医务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或学科后备人才,实施优先派出进修、优先参加学术会议、优先保障科研启动资金的“三优政策”,为该院培养和储备高层次人才。同时,建立“师带徒”“导师制”跟班学习培养模式,为每名援藏老师遴选1~2名学员,帮助学员拓展医学视野,增强业务能力。他还牵头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成立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5个教研室,实现不同层次医务人员定期培训全覆盖。
2018年7月,由于援藏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虞德才突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导致休克,经及时抢救才转危为安。出院时,同事们建议他休息1~2个月,但当时山南市人民医院正面临“创三甲”工作规划、胸痛中心建设等诸多任务,虞德才仅休整一个星期,就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在虞德才的带领下,2018年,山南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山南市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自发写了一封签名信,感谢虞德才的付出。
“援藏是一种缘分、一种荣耀,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一部分。”虞德才说,这些年,他依旧在关注山南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如今,山南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面貌焕然一新,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医疗技术、医院管理、医院文化不断精进,综合实力仍在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