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让乡村夜晚有了点点灯火;法治建设,将正气回荡在乡邻之间;健康守护,给居民播下幸福的种子。在福建省福鼎市的海岛乡镇——嵛山镇,村民们说这里有3个使者——“光明使者”“公平使者”和“健康使者”,他们分别来自供电所、司法所和卫生院,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杰出代表。“健康使者”所指的,就是嵛山卫生院院长李如喜。
近年来,嵛山卫生院就医环境改善了、医疗设备升级了,工作人员增加到13名,近3000名常住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我们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还是很高的。”常年守岛,李如喜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说话间透露出自信。
□本报记者 孙韧 张可心
特约记者 董小杰 陈静 摄影报道
岛屿的孩子
李如喜是嵛山岛的孩子。他的父亲曾是渔民,以前会在近海捕鱼,出海归来还要务农,种些玉米、花生。年少的时候,李如喜和父亲出过几次海。“父亲在后面开船,风浪很大,海水幽黑,海面翻起棉花糖一样的浪”,关于风浪的记忆,还有那些苦日子留下的印记,涟漪一样深藏在李如喜身体里。
李如喜回忆,以前他所在的带鱼岙村较为偏僻,如果要出岛,清晨四五时就要起床,赶到其他村子等待渡船。渡船要辗转接上几拨岛上居民,才缓缓驶向沙埕港。从港口再到福鼎市区,还要乘坐2个小时大巴。如此下来,往返一趟要一整天时间。
“以前村民们感冒发烧了,都是寻一点草药来吃,或使用针刺放血的传统疗法。乡村医生大多使用中医开展诊疗。”岛上长期缺医少药的生活,让李如喜印象深刻。
1989年,20岁的李如喜从闽东卫生学校毕业。在外工作6年后,1995年,李如喜思来想去,决定回到嵛山岛,原因是“在岛外始终觉得自己是外地人”。
“嵛山岛医疗条件薄弱,我想有更多发展空间。”李如喜将嵛山岛视作可以“一展拳脚”的“擂台”。
李如喜在他人费解的目光中回来了。为了方便诊疗岛上村民,他购置了一辆二手摩托车。“我每天下午就骑车到村中巡诊,顺便把药品也带过去。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会找我瞧一瞧。”李如喜说,这种巡诊方式,他坚持了10来年。
2012年,李如喜买了第二辆摩托车。2019年,他又买了第三辆。李如喜那几辆摩托车,被村民称为“海岛上的‘120’”。
“全能”的背后
5月12日清晨,李如喜上班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确认连夜出岛的老人已经没有大碍后,他长吁一口气。前一天下午4时,74岁的马祖村村民敖大爷感到腹部剧烈疼痛,以为是胃炎造成的。已经到了下班时间,李如喜接诊了这位老人。
李如喜给他做了生化检查,进行输液治疗,但病情没有缓解。
“患者需连夜出海!”凭借经验,李如喜怀疑敖大爷患有胆管结石。他一边帮患者平稳生命体征,一边紧急联系船只和医共体上级医疗机构福鼎市医院,让救护车在港口等待。
李如喜说,他还有过多次出海救援的经历。有一年冬天,一名渔民不小心落海,溺水休克;10年前,有渔民在船舱内硫化氢中毒……这些都考验着他的急救能力。
久而久之,李如喜成了“全能医生”。海岛上所面临的各种突发事件,倒逼着李如喜扛下压力。他也不断钻研新技能,积累医疗经验。
从“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到“新六件”(数字X射线摄影仪、彩超仪、血生化分析仪、血常规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和心电图机)的添置,卫生院也在转变。这些新设备的引入,是李如喜引以为傲的,也是他多方协调一点点攒出的“家当”。
“以前生化不会做,我就考了检验师资格证。”李如喜说。在很偏僻的地方,医生就得是多面手。如今,对于“新六件”的操作,李如喜已经非常熟练了。
检验室里,李如喜指着生化仪说,这一盘可以做50人份,在每年老年人免费体检的时间段,机器都是连轴转,“深更半夜,也要爬起来看看”。
李如喜坦言,没有这些设备,岛上的老年人健康体检很难开展。除了自己钻研,他也会厚着脸皮和厂家的工程师联系,一点点琢磨出个所以然来。
“每年下乡体检,我们都能为村民查出一些隐性疾病来,而当事人并不清楚自己患病。经过免费体检,还能筛出一些慢性病患者,我们会指导他们用药。”李如喜说,
如今的卫生院稍显老旧,前院里几条石凳,青草葳蕤。院子里有个使用多年的牌子,上面写着李如喜的电话号码。
“这个电话还能拨通吗?”记者问。
“当然。”李如喜回答,他这么多年从未更换过号码。
岛上的新面孔
随着岛屿开发,嵛山岛声名远扬,被评为“中国最美岛屿”之一。岛上3个天然湖泊,依形状分别名曰“日”“月”“星”,这里群峰环拱,草甸碧柔如毯。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和这座传统的岛屿相融。岛上部分村民也找到了新营生。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让李如喜面临着新的挑战。
37岁的欧阳婷婷开的民宿和咖啡厅就在卫生院对面,隔街相望,成了李如喜的场外“观察员”。她看见过李如喜背着腿脚不便的老人爬上爬下,也看见过李如喜疲惫时静静地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
那条石凳,几乎成了李如喜的“充电桩”。李如喜笑着说:“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就在这里恢复元气。”
也正是因为李如喜守候在这,欧阳婷婷才能多次化解危机。
有一天夜里,一名住在民宿里的游客突然发现,将注射胰岛素的针头遗忘在岛外码头的车子里。孩子患有1型糖尿病,这位母亲心急如焚。
深夜出岛,困难重重。欧阳婷婷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如喜。
岛上住的大多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多使用口服药,需要注射治疗的患者寥寥无几。得知消息后,尽管心里也没谱,但李如喜仍然应了下来:“别急,我来想办法。”
凭着对岛上慢性病患者的了解,李如喜多方打探,最终从一名村民家中拿到了一枚崭新的胰岛素注射针头,这才解了游客的燃眉之急。
类似的情况,欧阳婷婷遇到过好几回,都是李如喜帮她宽了心。
在嵛山卫生院,对于岛上居民来说,苏洁仍是“新面孔”。苏洁来自福鼎市巽城卫生院,是一名支援医生。目前,卫生院里这样的支援医生一共有3名。提起李如喜,苏洁说:“他总是以身作则,他的奉献精神和对患者的关心,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李如喜介绍,现在卫生院还能开展远程会诊,拓宽了基层医疗服务范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医改的红利。
心中的期盼
“在嵛山岛做医生,怎么都要懂一点影像学。”数字X射线摄影室中,闲暇下来的李如喜,将福鼎市医院医生出的诊断报告打印出来,比对着数字X射线摄影仪影像进行研究。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在基层是“稀缺资源”。为补齐资源短板,李如喜就靠这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诊疗能力。
随着诊疗能力的提升,卫生院诊疗量也逐年提升。在嵛山岛,李如喜的名字被大多数人熟知。问他们李如喜是怎样一个人,村民们会毫不吝惜各种美好的词语:善良、淳朴、敬业……
前不久,李如喜在岛上偶遇一名游客,两人聊了起来。对方说:“感觉工作没有动力,怎么办?”李如喜说,可以试着把职业变成事业。对方直言,从没这么想过,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基层发展,卫生院有了机会盖新房。”因为再过几年就要退休,李如喜有些急迫。卫生院的选址基本已经定下来,但土地勘探等事情,少不了李如喜前后协调。
逢年过节,李如喜几乎都在卫生院值班。多年来,李如喜和妻女聚少离多。一家三口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偶尔见面,李如喜也是匆匆忙忙,没两天又急着回嵛山岛。尽管嘴上说着家人理解,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是满满的牵挂,尤其是希望女儿工作顺利。
“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全科医生下沉到基层。”李如喜在越发“全能”的同时,也要求卫生院的医生尽可能多掌握一些技能。
采访那天傍晚,狂风骤雨袭来,值班的李如喜心一直悬着。他说,这种天气在岛上很常见,但这时候渔民如果要出海,得有极丰富的经验才行。“大风大浪中,有的渔船已经倾斜到贴近海面,但那些有过远洋经验、技术高超的渔民仍可以驾驶。”李如喜说。
雨后的嵛山岛生机勃勃。李如喜看见大海上摇晃的渔船,父亲在他身后坚定如山。“我有一天也会老,但求问心无愧。我很平凡,就像一滴融入大海的水。”李如喜感叹。
记者手记
保障有力,未来可期
在嵛山岛,李如喜成为当地医疗发展中的“扛鼎者”。他悉心梳理了岛上近几十年的医疗发展脉络,并将一个个名字记录下来——他们大多属于乡村医生。
20世纪70年代,嵛山岛只有羊肠小路。麻疹大流行时期,医务人员们挑着中药材,天没亮就下乡巡诊,天黑才回到卫生院,用李如喜的话说,“两头见星星,老百姓对医生很尊重”。
近年来,有了政策支撑,基层迎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15年,《福鼎市扶持嵛山海岛发展的特殊政策》印发。由此,嵛山卫生院迎来了支医人员入驻。2016年,卫生院人数从5人扩充到10人,医疗团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2019年,嵛山卫生院成为医共体中一员,有了强有力的后盾。
在嵛山岛,记者探访了一位老村医。东角村卫生室,一进门就是古朴的中药斗柜。69岁的林礼宝从医已经超过50年。他说,渔民很辛苦,为了满足村民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他多年来坚持采购中药材,“以前都是自己去县城里采购中药材。五六年前开始,岛上开通了邮寄服务”。
林礼宝说,这些年,乡村医生待遇显著提升。如今,福鼎市在落实乡村医生基础津贴的基础上,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安排给村卫生所。落实村卫生所机构运行补助,对一体化村卫生所财政每年补助运行经费3000元。同时,分阶段落实乡村医生“五险一金”。
近年来,福鼎市着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标准的中医科、中药房和中医诊疗设备。福鼎市总医院太姥山分院中医馆负责人郑智远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强能力,做到“小病不出镇”,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中的独特优势,推广好中医适宜技术,可以促进分级诊疗。
福鼎市总医院太姥山分院还根据群众所需,建设了内镜中心,一年时间为上千名居民做了检查。“患者来医院挂号,当日就能做上无痛胃镜。预约无痛肠镜检查,患者仅需等待一周时间。”该院内镜中心负责人宋章兵说。
“有继”才有未来,从医疗资源的下沉,到基层诊疗服务的多元化,再到提升乡村医生待遇等,福鼎市在强基层上推出一系列举措,展现出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像李如喜这样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他们的付出和坚守是基层卫生健康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也需要更多有力的政策支撑,为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让基层卫生健康事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