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6204","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五项机制护航免陪照护","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10-14 09:01:25","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 李俐辉 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医疗机构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省政府开展专题会研究部署,省卫生健康委将其纳入2025年十大便民惠民行动。目前,8个试点城市、47家试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试点。 明确工作目标与协同机制 今年年初,广东省人民政府办...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 李俐辉

  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医疗机构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省政府开展专题会研究部署,省卫生健康委将其纳入2025年十大便民惠民行动。目前,8个试点城市、47家试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试点。

明确工作目标与协同机制

  今年年初,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的实施方案》,提出在部分地市选择若干医疗机构探索向住院患者提供免陪照护服务。今年4月,《广东省医疗机构提供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印发,从建立管理机制、完善支付机制、合理推进试点、加强支持保障这4个方面提出16项具体任务。

  卫生健康、科技、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医保、中医药、疾控、金融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动建立患者住院免陪照护服务相关规范、运行和保障机制,深化医疗护理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着力建成一支以护士为主导、医疗护理员为辅助的专业照护队伍。

探索护士主导的服务机制

  试点医疗机构主动创新,落实住院患者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理念,在确保临床护士配备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护士主导、医疗护理员辅助的专业照护模式。

  8个试点城市、47家试点医疗机构共260个病区开展免陪照护服务,已初步摸索出一套值得推广的免陪照护服务管理经验。如广东省中医院将照护专业化建设与中医康养深度融合,提供“免陪照护服务”中医特色方案,建立“照护规范、培训创新、特色康养、小组协同”四维一体的康养照护模式,试点病区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同比缩短0.5~1.3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通过建立“理论﹢实操﹢情景模拟”三维考核,规范医疗护理员培训,并根据技能水平设立初级、中级、高级医疗护理员,分层次承担患者生活照护服务,实行“三星级”动态定级。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合陪护管理系统,实现从患者入院评估、照护处方制定到照护服务执行的闭环管理,形成“服务—反馈—改进”良性循环,打造智慧化“放心托付”平台。东莞市人民医院自主研发医疗护理员行为管理系统,通过数字赋能构建智慧照护体系。免陪照护病区医疗护理员专业陪护率从60%升至90%,患者满意度从93.5%升至99%。医疗护理员平均薪酬为7500元/月,工作满意度从90%升至98%。住院患者照护服务费用由每月约8100元降至约4200元。康复医学科患者平均住院日从16.5天缩至14.3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完善价格项目和支付机制

  在服务价格方面,广东省医保局牵头制定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针对特级、一级护理住院患者分档明确政府指导价的最高限价,同时明确,具备医学专业职称的护理员可在上述收费基础上再加收20%;向患者及家庭提供个性化选择、改善就医体验的增值服务(如外语、方言服务等),由医院自主定价。

  在费用支付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积极推动商保公司探索开发覆盖免陪照护服务费用的险种。广州市、深圳市等试点地区着手将免陪照护服务费用纳入惠民保等城市定制型商业健康险保障范围。

健全技能评价和培训机制

  广东省将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指导)标准目录(2025年版)》,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医疗护理员可以获得1000~3000元不等的补贴。目前,广州医科大学、广东省护理学会、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可开展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业技能“项目制”培训,试点地区通过确定培训师资、搭建培训和考核信息平台、组织理论和实践培训考核等具体举措,制定医疗护理员专业培训考核工作方案,建立标准化医疗护理员培训考核体系,逐步推动全省医疗护理员培训考核同质化。今年,广东省通过举办全省卫生健康行业免陪照护服务技能竞赛,全省358名医疗护理员和489名护理员培训教师参加比赛,达到了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进一步提升照护技能。

形成知情选择和宣传机制

  广东省免陪照护服务严格遵循知情同意、自主选择原则,合理设置普通病房与免陪照护病房(或床位),保障患者自主选择权。

  试点医疗机构同步建立健全宣传引导机制,通过进行入院宣教、在病区公示、开展家属沟通会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家属清晰解读免陪照护服务政策、模式及优势。同时,医疗机构定期收集患者反馈的意见,持续优化服务流程。随着试点工作深入,试点病区住院患者对免陪照护服务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稳步提升,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医院推进、患者受益的良性发展格局。

思考

处理好三重关系,构建高质量服务体系

  要实现免陪照护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认识并处理好“数量与质量”“规范与活力”“尊重意愿与积极铺开”这三重关系。

  免陪照护服务需要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保证服务标准与患者体验。单纯追求服务订单数量的增加,可能导致人手不足、超负荷运转,埋下服务质量滑坡的隐患。因此,要科学评估各科室、病种的实际需求与人员承受能力,优先在高需求、高风险科室重点开展并稳步扩大覆盖面,避免“一刀切”式全面铺开。要加大投入,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吸引并稳定医疗护理员队伍,构建同质化培训、评价体系。要建立贯穿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监测与反馈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跟踪服务执行水平、患者满意度等关键指标,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价或患者家属座谈会,将结果用于持续改进。

  在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规范的前提下,医疗机构需充分调动医生、护士、医疗护理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保证服务规范有序且具有活力。因此,要制定并动态完善医疗护理员职责,清晰界定医疗护理员与护士的职责。要在确保医疗安全和流程规范的前提下,赋予医疗护理员在沟通方式、个性化关怀等方面一定的自主空间。要营造尊重医疗护理员劳动价值、关爱其身心健康的文化氛围,增强其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并利用信息化工具实现灵活高效的排班与任务调度。

  免陪照护服务的推广,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选择权和医疗护理员从业意愿的基础上。因此,患者入院时即需被清晰告知免陪照护服务的具体内容、优势、收费标准及局限性,保证其自主选择权。要打造免陪照护标杆病房或示范病区,并通过宣传册、短视频、公益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免陪照护服务的专业优势和社会价值。要切实保障医疗护理员的合法权益,改善其工作环境,提供必要防护装备,建立申诉和权益保障渠道。要采取“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策略,同步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服务供给能力与推广节奏相匹配。

  免陪照护服务是一项需要系统思考、精细管理和持续创新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用规范护航患者安全,在充分尊重意愿的前提下科学铺开,构建起专业可靠、运行高效、患者满意、社会认可的免陪照护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