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4098","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河南:坚持问题导向 破解医改难题","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7-07 08:38:30","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路修德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着眼群众健康就医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凝聚各方力量,破解改革难题,持续拓展丰富三明医改经验内涵,着力解决优质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和布局不均衡的问题。 着眼改革整体系统性 推进“三医”协同 河南省加强党...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路修德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着眼群众健康就医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凝聚各方力量,破解改革难题,持续拓展丰富三明医改经验内涵,着力解决优质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和布局不均衡的问题。

着眼改革整体系统性
推进“三医”协同

  河南省加强党委、政府对深化医改工作的领导。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医改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省委深改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等对深化医改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纵深推进。

  为强化“三医”协同,河南省在省委深改委下设“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推进机制,省委常委、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成员单位涵盖省委改革办、省委编办、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药监局等16个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医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立完善省“三医”协同办公室定期会商、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专家咨询、组织会商等工作机制。推动各地建立相应工作推进机制,由一位政府领导同志统一分管“三医”工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按照“面上推广、点上突破、统筹推进”的思路,全省以省辖市为单元,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2025年,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周口5个省辖市被选为创新攻坚示范市,重点在保障政府“六项投入”、债务化解、编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医共体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为确保部门之间政策取向一致,做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凡涉及医改领域重大政策,均由省“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审定;为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信息联通,实施“人工智能﹢医疗健康”3年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全省县域医共体内医疗、医保、医药、公卫等信息联通;为有效解决职能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监管缺失和多头重复监管并存的矛盾,创新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建立综合监管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着眼有序就医新格局
推进分级诊疗

  聚焦“大病不出省”,河南省创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启动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全面推进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提质升级,完善区域内群众危重症转诊中心、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中心等,依托“双中心”项目,累计引入新技术、新项目、新业务496项,填补省内空白155项,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大幅提升。

  聚焦“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河南省全面提升市域一体化服务能力。坚持以市域为单位,以人才和信息化为支撑,积极推进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地市组建36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全省103个县(市)组建171个医共体,推行三级医院专家在县级医院常年驻守指导。101家县级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排名全国第二,其中89家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水平,占比达到80%以上。

  聚焦“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河南省不断筑牢基层服务网底。实施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提升攻坚行动,首批10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完成验收,119所乡镇卫生院通过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全省2556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实施村医队伍“三项计划”,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医623人,1.26万名村医纳入乡聘村用,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补助提高到6000元、公有产权占比达到85.31%,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69.26%。

着眼公立医院公益性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河南省不断完善编制保障政策,出台创新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省直医院开展员额制试点;实施“五个一批”计划,解决编制总量不足和空编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在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方面,河南省建立完善了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结合重大改革任务等开展医疗服务价格专项调整3次、动态调整1次,先后调增项目价格2099项、调降项目价格965项,新增和修订医疗服务项目797项。

  在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河南省完善绩效工资总量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控各级各类医院间收入差距,合理保障薄弱专业、科室的收入水平,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中相对固定的收入部分占比,明确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核定标准,指导安阳市、宝丰县分别推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主要负责人目标年薪制。

  在创新财政补助政策方面,河南省指导各地细化实化“六项投入”保障政策,明确全省各地按照每床3000~5000元标准给予县级公立医院学科人才补助;省属医院根据诊疗人次、医疗质量等,核定基本医疗服务补助标准。同时,系统梳理全省公立医院负债种类、摸清负债底数,按照一院一策的办法,指导各地制定债务化解实施方案,稳妥有序化解公立医院债务。

着眼中医药传承创新
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建设方案,明确与省中医药科学院实行一体融合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中医医院588家,其中三级中医医院58家(含三级甲等23家)、二级中医医院178家(含二级甲等129家)。全省53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项目,66个县级中医院纳入国家“两专科一中心”项目,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实现中医科室全覆盖,2507个乡镇社区建成中医馆,基本实现村村有中医药服务。

  全省规模以上中药企业200余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单个中药产品19种。全省现有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7名、中医药首席科学家1名、岐黄学者6名、青年岐黄学者4名,遴选培养2批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26名、拔尖人才111名,近三年开展“西学中”培训5万余人。平乐郭氏正骨等6个项目入选全国非遗名录,87项入选省级非遗名录,首批公布中医学术流派114家、中医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120人,建成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5家。

着眼群众急难愁盼
推进便民就医

  河南省创新推出“便民就医”少跑腿、优流程、提质量、强能力等系列微改革,持续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所有县(市、区)全面推开家庭病床服务,为诊断明确、符合家庭病床服务对象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达到230项,实现全省三级医院和二级公立医院全覆盖,累计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支出6.03亿元,人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164.1元;推广应用“豫健护理到家”服务平台,接入541家医院,制定项目清单涵盖伤口造口护理、母婴护理等9类71项;深入开展老年健康“六健”、儿童健康“五小”专项行动;取消门诊预交金,医疗机构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扩大基层药品种类,推进基本药物、集采药品进基层专项行动,有序推进高血压、糖尿病“两病”基层免费用药服务;推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新建、更新、转迁、异地服务“四统一”管理,提供实时授权查询服务,让医改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