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将带来健康医疗模式的深刻变化。近年来,在医疗大数据的管理和运用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其规范、安全、有效地发展。多省市试点“医疗大数据开放平台”,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依申请使用脱敏数据,加速新药研发和临床研究。在医疗机构层面,做好医疗大数据的管理,并用好这些数据,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医院精细化管理动能的必选动作。
即日起,本报设置“大数据启迪新业态”专栏,邀请多家医院管理者,介绍医疗大数据管理和使用的经验与思考,为推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培育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提供助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胡俊波
同济医院智慧感染重症医学管理系统
近年来,数智技术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包括医疗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都在抢抓数智化发展机遇。在数智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要重视完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隐私保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探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做好数智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实现数据标准化共享化
管好数据是用好数据的前提。同济医院先后成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办公室和数智研究院。前者负责全院数据资源整合与管理,确保数据安全高效流通;后者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发智能诊断系统和疾病预测模型等创新应用。
同济医院将以数据为底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整合多领域数据资源,已于2022年构建起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标准化与共享化,为临床决策、运营管理、科研创新提供坚实支撑;建立了高效、规范的数据共享制度,在保障数据“最小够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共享共用,提升数据利用效率。
在运用这些数据的时候,同济医院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设置了严格的数据共享规则,给数据建立起一道“安全门”。实施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将数据依据其敏感程度、重要性及用途,划分为5级6个大类以及1731个数据分类;对涉及患者隐私、国家安全等高敏感度数据进行严格加密与脱敏处理,并应用数据分级分类规则对40多项数据开放服务进行分级授权,涉密场景实现字段级管控,确保数据在合法合规框架内使用;针对不同类别数据制定差异化的管理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数据使用效率。
这些举措,既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数据安全防线,也为医疗数据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目前医院大数据平台已汇聚超过8600万份病历,覆盖人口超过1700万。这些数据集不仅为流行病学研究、卫生经济评估、药物上市后监测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还促进了医院诊疗质量、科研能力、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用好大数据培育新质生产力
同济医院通过构建先进的数据平台和创新的应用场景,为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断提升数据赋能的能力。同济医院建立了DataLab数据一体化平台作为“数据加工厂”,为临床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提取、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建模、模型转化等“一站式”服务。建立了算力底座,为科研人员提供高可用、高性能、低成本、多规格的算力服务。创新性地构建了像“数据保险箱”一样的院内可信数据空间,既确保了数据在医院内的安全存储和高效利用,又满足了个人信息保护和合规要求,实现了“科研数据不出院”的目标。
同济医院在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统筹建设多个大队列专病数据库,助力分层分类医疗救治。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牵头建设肝胆胰恶性肿瘤及血吸虫病大数据平台,构建了覆盖千万级人口的疾病样本库;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马丁牵头建设国家级卵巢癌社会化防控平台——“女娲”大数据平台,并应用该平台在全国170家医院开展卵巢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宁琴及团队建立了烈性传染病临床研究队列,已采集6000余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同时建立“多设备物联﹢智慧信息系统”感染重症救治智慧平台,使危重症感染患者生存率提升了30%。
近年来,同济医院数智赋能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作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同济医院基于大数据平台多源融合数据建立了智能化传染病疫情诊断识别预警模型,实时监测五大传染病症候群,从而快速识别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这一创新成果显著提升了医疗机构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决策效率和科学性,并以“基于多点触发机制的大型医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动监测预警系统”为主要内容,荣获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X”大赛湖北医疗健康赛道一等奖。
目前,同济医院有1000多名临床人员在大数据平台开展医学研究,累计创建科研探索项目5500项,并在《细胞》(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近6年,同济医院涌现出近千个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收益不断提升。
探索医疗数据产业化发展
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医疗数据要素日益成为推动医疗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医学科技创新等对医疗数据要素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医疗数据要素的市场化发展。
同济医院积极探索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化路径,建立了“数据确权、合规论证、定价评估、场内交易”的标准化流程。2024年11月,同济医院建立了“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集”,并获得了湖北省知识产权局颁发的《数据知识产权证书》和湖北省数据局监制的《数据产权登记证书》,成为湖北省首家完成数据知识产权和数据产权凭证“双登记”的机构,目前该数据集已在湖北省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挂牌。同济医院通过建立规范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流程和创新的数据应用模式,可在“数据不出院”的环境下为第三方提供真实世界研究可行性分析数据服务,为医疗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同济医院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医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医疗大数据价值。2024年,同济医院设立了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专项基金,支持多项前沿性、创新性医学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完成概念验证、产品优化、院内应用以及成果转化。部署了多个性能领先的大语言模型,依托院内优质数据资源,联合临床专家团队、高校以及企业技术团队共同发布临床专病推理数据集和同济大模型。多个医学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即将实现产业化,如慢性鼻窦炎精准分型诊断模型、胰腺癌多模态智能诊断模型等。未来,医学人工智能产品将向医联体单位乃至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以“同济智慧”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数据要素探索需要专业的数据科学人才队伍。同济医院高度重视数据科学人才的培养,联合高校数据科学师资力量制作医学人工智能研究设计、临床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联合科研部门开通“科研门诊”,在全院开展有组织的数据科学人才培训工作。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提升全院临床人员的数据素养和分析能力。
发挥数据要素关键引擎作用
2024年,基于数据要素,同济医院成立四大研究院(同济医院医工交叉研究院、同济医院数智研究院、同济医院临床转化研究院和同济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科创院),旨在通过跨学科合作和资源整合,产出一批同济原创、世界首创的科研成果,助力解决“从0到1”的原始创新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着力降低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
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医学科技创新和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引擎作用,同时为四大研究院的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同济医院规划设计了国家医学中心前沿数智中心,将打造国际领先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关键基础设施,提升生物信息与医疗大数据采集共享、治理标准化、分析应用和安全防护能力,催生系列创新药品、器械、设备、数字疗法等医学前沿成果,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完成国家医学中心科技创新攻关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浪潮中,同济医院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通过强化数据治理、深化数据赋能和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也为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