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主任 陈文
近年来,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四川省医指中心)围绕全省卫生健康工作要点,以“五个抓实”,即抓实医疗质量管理、抓实机构评审评价、抓实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抓实互联网总医院管理、抓实医师考试考核,推进重点工作。
四川省医指中心还积极探索由“服务指导”向“指导研究”转型发展,在熟悉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发挥好政策宣贯和资源整合作用,积极做好内涵建设,不断加大中心团队的培养力度及对相关政策的研究力度,力争为医疗卫生服务指导工作注入新力量。
以评促建促改
医院评审是政府实施行业监管、推动医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和落实医院管理制度、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国际医院管理的通行做法。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及其实施细则,保障医院评审标准与现行管理政策的一致性,充分发挥医院评审标准在推动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结合本省实际,出台了《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3年版)》,主要内容包括前置要求、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现场检查,由四川省医指中心具体承担省内医疗卫生机构评审评价工作。
为了做好相关工作,四川省医指中心建立了委党组决策、评审委员会审核、省评审办组织、省医指中心实施、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技术保障、评审员参与的“六位一体”评审工作机制。在此机制下,四川省紧扣国家标准,“更新式”修订四川省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结合四川实际,印发二级综合医院、12类专科医院评审操作手册,评审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同时,四川省医院评审工作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政策,推进深化医改各项任务落实,将绩效考核、电子病历评级、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等纳入前置要求,执行一票否决,发挥医院评审杠杆作用,充分撬动医院积极性。四川省医指中心开展全评审周期医疗机构运行情况监测评估,科学、客观分析全省医疗机构数据质量,建立“回头看”长效工作机制,让评审数据在精细化日常监管中发挥最大效能。
近年来,四川省医指中心有序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4年一周期评审要求,累计评审三级医院102家。相关评审工作始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原则,引导医院以“三个转变、三个提高”为方向持续加强内涵建设,保证医疗安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在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方面,四川省医指中心作为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公室,一是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织网行动,统筹兼顾质控中心数量和质量,织密织牢省市县三级质控体系网络;二是坚持数据说话,完善质控指标,牢固树立“无数据不质控”的数字化质控思维,持续健全质控指标体系,开展指标数据监测、分析、反馈;三是坚持科学精准落实目标管理,狠抓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落实落细改进核心策略;四是坚持横纵贯通,深化沟通协调,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省市协同联动和省际间交流合作,持续推动质控一体化发展。
夯实质控基础
四川地域广、人口多,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和医疗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在质控体系建设方面,各质控组织因成立时间不同,工作基础和认知差距大,工作定位不够清晰,工作模式较为传统,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
近年来,四川省医指中心主要强化“三项建设”夯实质控工作基础。一是强化质控组织建设。加快补齐专业设置短板,近5年陆续新成立16个专业质控中心,省级医疗质控中心达60个,基本覆盖一级二级诊疗科目、重点病种和技术领域。2023年,四川省医指中心指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通过竞选成功获批共建国家胸外科质控中心,实现四川省国家级质控中心零的突破。二是强化质控制度建设。制定《四川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修订年度考核细则,强化质控中心内部管理。三是强化质控内涵建设。持续健全质控指标体系,目前,已有53个专业建立了本专业质控指标;重新组建各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优化质控专家专业结构和地域覆盖。
下一步,四川省医指中心将进一步落实质控体系“织网行动”,加快推进质控中心专业横向补齐,组织纵向延伸;持续推进国家级质控中心创建工作,力争实现新突破;坚持每季度召开质控中心工作例会,统筹推进质控中心信息化建设;强化质控中心考核结果运用,落实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
严抓质量安全
自2021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聚焦医疗质量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连续4年组织制定《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指导行业以目标为导向科学精准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工作。2024年,四川省将继续强化目标管理,组织对应专业省级质控中心和相关医疗机构推进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工作。
一是围绕改进目标核心策略,量化预期目标值,细化责任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与质控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落实,融合推进。以今年新增的“提高关键诊疗行为相关记录完整率”目标为例,依托省市县三级病案质控中心(站)全覆盖的质控体系,四川省医指中心于今年初对100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基线调查,掌握了目标值现状,以便有序推进改进工作。
二是进一步健全哨点医院监测网、协作网、多学科专家组,拓宽数据获取渠道。例如,以华西医院为牵头单位,建立省内5大片区、20家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哨点医院监测网,指导各地医疗机构成立由医务、临床科室、手术室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
三是持续开展数据监测、分析、反馈,每季度印发《医疗质控工作简讯》,定期通报各市(州)数据排名,畅通质控信息反馈渠道,倒逼各地各单位抓实目标改进。
补齐基层短板
今年,四川省医指中心还承担了县医院服务能力评估工作和“千县工程”县医院建设评估工作,旨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补齐县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有效发挥县医院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川省医指中心以“千县工程”国家中期评估为抓手,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县级医院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不断推进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健康服务能力、医院管理能力提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四川省互联网总医院是全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总门户,主要任务为汇集医疗资源、建立运行机制,组织、指导各地各单位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是优质资源扩容下沉的重要依托。四川省医指中心推进总医院党委会、院办公会工作机制,以及月例会制度的建立,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建成省市县三级互联网总院和分院,以期逐步缩小城乡间、地区间、人群间“数字鸿沟”,实现医疗机构数据共享和业务无缝衔接。
(本报记者 谢文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