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项战略性工程,信息化建设所承载的意义,不仅仅是医院达成战略目标的抓手、落实管理制度的工具、提供诊疗服务的平台,还是安全稳定运营的基础。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解决三个问题: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改善患者服务体验,保障医院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 全宇

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让使用者有获得感,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之初,我们就坚持“以患者为核心,以电子病历为轴线建设医疗网络平台;以员工为核心,以人力资源管理为轴线建设管理网络平台”的理念。其中,无纸化、便民服务、安全运行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经过持续投入与探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下简称盛京医院)于2014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七级”验证;2019年,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测评;2023年,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三级。
无纸化建设“以人为本”
无纸化不是简单地摒弃纸张,而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医院内部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医院无需通过纸张即可进行数据互通、信息传递与共享、业务协同、临床决策等。
无纸化建设是一项艰巨且持续的工作,有三大难点:采集难、推广难、保障难。
采集难是指医院在梳理与“消灭”各类纸质单据的过程中发现,大量游离在系统之外的设备数据很难被整合到临床诊疗系统应用管理。因此,医院利用物联网技术自动采集这类医疗数据,并按照预设的规则自动上传至患者电子病历。
推广难即医院面临患者群体依赖纸质材料的难题。针对门诊患者,医院设立单独(有纸化)窗口、增设服务人员协助打印报告或病历、增加电话预约挂号渠道等;针对住院患者,医院依托互联网医院,实现病历邮寄预约、检验检查预约提醒及相关信息查询等。
保障难即保障信息系统要不间断提供服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医院通过双机并行、灾备中心建设、每30分钟定期备份患者诊疗档案等多种方式,确保一旦极端情况出现,信息系统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相关病历信息。
医院无纸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厘清医院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与成熟度密不可分,因此,无纸化建设应分期分段推进。盛京医院打造无纸化医院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门急诊电子病历为核心,实现门诊业务场景与流程无纸化;二是以住院诊疗流程闭环为核心,实现住院病历归档与质控无纸化;三是以管理为核心,实现医院办公管理无纸化。
无纸化建设应“以人为本”。2012年,盛京医院在国内率先启用门诊电子病历,同年启用自助服务系统,100余台自助机为患者提供发卡、挂号、缴费、自助打印等服务。从2013年起,掌上盛京医院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陆续上线,患者可以用手机完成预约挂号、交费、查询报告、预约体检等。
2014年,盛京医院将无纸化诊疗流程从门诊延伸到住院,形成完整的医疗流程闭环和医疗管理流程精细化,取消医生工作站的电子病历打印功能,住院病历全部无纸化归档,为后续的数据积累及大数据利用夯实了基础。
人脸识别打击“号贩子”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医院便民服务,打通人民群众就医的“痛点”“堵点”。其中,充分运用新技术严厉打击“号贩子”便是举措之一。作为国家儿童(东北)区域医疗中心,盛京医院儿科承担着辽宁省及周边地区危急重症患儿的诊疗和救治任务,挂号难问题同样存在。
“号贩子”通过非正常方式取得号源,患者要获得这部分号源,就要付出高昂的费用,从而导致患者挂号难。为此,盛京医院积极开展“号贩子”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引入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完善医院挂号系统,保障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其中,“一人一脸一账号”举措的实施,确保了患者身份的精准性和一致性。
一是身份验证精准可靠。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结合患者的面部特征、身份证号码、姓名等,进行身份的实名制核验,大大降低了身份信息被冒用的风险。针对拥有多个手机号码的同一名患者,以往每个手机号码均可独立申请注册一个账户,启用人脸识别技术后,可以将这些分散的账号合并为一个。二是挂号流程更加便捷高效。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患者只需通过一次人脸扫描即可完成挂号,这种便捷的方式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还大大提升了挂号效率。三是防止挂号作弊、资源浪费。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患者重复挂号或者挂号作弊行为,保障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还能够保障同一患者诊疗信息的完整性。
执行“号源随机释放”,是盛京医院打击“号贩子”的又一重要举措。以往,患者取消预约挂号后,号源会立即被释放,为“号贩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随机释放的方式有效阻止了“号贩子”预先谋划抢占号源的行为,因为他们无法准确预测何时会释放出新的号源。
弱电井安全是关键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计算机弱电井是支撑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其安全性直接关系计算机网络安全。
弱电井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有的弱电井空间小,人员进出都需要侧身。弱电井在医院数量较多,每个楼层至少1个,这种“小而多”的特点,会让人们对其的关注度降低。但弱电井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影响的范围很大,通常会影响一个楼层、一栋楼甚至全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
门禁是保障弱电井安全的首道防线,盛京医院在传统门禁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门禁平台,门禁卡有授权机制,对于非法的“复制卡”,只要平台没有授权,就无法使用。据统计,盛京医院有200余个弱电井,传统人工巡检效率很低。盛京医院在每个弱电井安装了水浸、消防、温湿度等动环传感器,能实时感知全局动环数据。
与此同时,盛京医院将门禁、动环传感器与摄像头联动,将传统摄像头升级为智能设备,一旦系统监测到阈值事件,就会实时展示弱电井作业状态,从而让运维人员能够迅速响应。弱电井内一旦出现异常,将有短信和电话同时报警。
此外,依托大数据技术,盛京医院对弱电井的环境监控、人员进出、刷卡行为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数据分析,显著增强了医院预防异常及排除安全隐患的能力。
未来,盛京医院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医疗数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整合各类智能医疗设备,实现医疗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提升设备运行效率;持续拓宽服务半径,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本报记者 甘贝贝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