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十周年,也是三地卫生监督机构紧密合作、携手奋进的十年。十年来,京津冀卫生监督机构借势而为、借智而进、借力而上,提质效、强人才、优服务,实现从“各自为政”到“协同作战”的华丽转变,谱写了京津冀卫生监督协同发展的华美篇章。
协同共建 区域联通“更紧密”
十年来,京津冀卫生监督机构着力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主动融入“同心圆”。
签订合作协议,夯实制度保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战略引领和京津冀卫生健康委的安排部署下,三地共同签署《京津冀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等重要文件,确定交流协作、三方轮值等机制,为京津冀卫生监督协同发展筑牢制度保障。
建立专业小组,构建协同框架。三地共同成立京津冀卫生监督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法制稽查、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等8个专业组,进一步细化交流协作内容,形成统筹推进的协同工作格局。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融合发展。三地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在执法检查、案件查办、监督抽检等方面,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重大问题和决策,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分工,推动区域卫生监督一体化发展;深入推动落实三省(市)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签约,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合作发展更紧密,区域卫生监督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资源共享 人才培育“强根基”
十年来,京津冀卫生监督机构坚持密切合作、各展所长、相互赋能的原则,积极开展人才交流培养工作,全力提升卫生监督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走出去+引进来”,坚持学优补强。三地坚持“走出去”学习交流,“引进来”经验方法,共同制订人才交流协作计划,共享优质师资,京津冀专家交互登台授课、业务骨干互学互鉴提升,运用“互联网+”模式,扩大培训层面,累计培训三地各级卫生监督员7600余人次,有效增强了卫生监督人员专业技能和执法能力。
“沉下去+提上来”,推动提质增效。三地坚持优质资源“沉下去”,培育质效“提上来”,抓好人才储备,筑牢发展之基。三地建立了统一的由各自首席监督员及业务骨干组成的专家师资库,联合编印《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汇编》等学习资料,依托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举办业务培训班,开展卫生监督领域论文征集等活动,搭建起广阔的人才培养平台。
多元共融 综合监督“提效能”
十年来,京津冀深入探索卫生监督协同新模式、新举措,形成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整体防控、齐抓共管“一盘棋”的工作机制。
深化业务交流,广聚办案共识。三地每年定期选派优秀卫生监督人员到各地区参与开展工作交流研讨,观摩执法过程,交流执法经验,了解不同地区的执法实践,共同探讨卫生监督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拓宽视野,形成共识,为制定统一的京津冀综合监督执法程序、方法、自由裁量等标准和规范提供依据。
探索联合执法,提升监督质效。三地探索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案件协查,以整治区域性、流动性、普遍性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针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资质及执业管理、传染病防治等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推动三地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随机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上升,卫生违法案件数量明显下降。
加强案卷评查,促进执法规范。三地依托协同合作机制,定期举办案卷评查、执法专题研讨、监督执法优秀案例和办案能手推荐选拔等活动,增强卫生监督人员法治审核素养,提升一线人员业务能力,进一步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和执法流程,推动综合监督工作质效和公信力持续提升。
联合应急演练,优化协同机制。围绕公共卫生、生活饮用水、防疫等重点领域,三地持续健全协同合作机制,组织开展京津冀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监督联合演练、京津冀应急与快速检测桌面推演等活动,制定《京津冀卫生监督机构应急工作规范》,提高三地协同合作意识和联动响应能力,为协同处置突发事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助力冬奥保障,加速协同发展。2022年,三地卫生监督专家紧密合作,共同为冬奥会保障提供技术支持,成立冬奥会卫生监督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圆满完成赛事服务保障工作。
服务共促 对口帮扶“展作为”
三地卫生监督机构紧紧抓住机遇,深入落实国家关于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托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形成了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汇集河北全省资源,深度帮扶雄县。河北汇集全省卫生监督资源,通过“用师徒帮带‘捆’责任落实、用学习帮扶‘蕴’知识储备、用实操帮练‘提’执法能力”等形式,协助雄县成为河北省第一批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试点县,高标准完成国家双随机抽查任务,完成率达到96.5%。
十年间,一个个卫生监督协同发展项目落地建成,一项项卫生监督协同发展机制措施出台见效,重大国家战略在卫生监督领域开花结果,从宏伟蓝图走向了深入务实。
文:河北省卫生健康委综合监督服务中心党委书记 杜建波
编辑:李宁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