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起,宁波市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实施“一月一村社、每周定时定点、多学科专家义诊”的服务模式,使慢性病患者得以精准定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专家诊疗。截至目前,新模式下的义诊已开展7次,惠及400余名群众。
“我更希望自己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漏尿频繁、尿线细、夜尿多……这些难以启齿的症状在前来参加义诊的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相较于主动求医的患者,这些老年人对症状普遍缺乏重视,治疗意识也相对薄弱,认为这是年龄增长带来的自然现象,无需干预。除了忽视症状外,老年患者也常忽略筛查。该院泌尿外科主任胡常华把专家门诊“搬”到了社区。家住下邵村的老张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在义诊活动中,他接受了免费前列腺癌早期筛查,结果显示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值远超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得知情况后,老张在胡常华的建议下接受了进一步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最终被确诊为前列腺癌。目前,老张正在接受保守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基层群众健康意识不强、疾病知晓率偏低、获得科普知识渠道狭窄,小病久拖容易变成大病。同时,中老年群体慢性病患病率高,更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下沉基层。”胡常华表示,“疾病可以通过医学手段得到治疗,但老年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转变同样至关重要,除了医生角色外,我更期望能成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患者来了就能咨询,我们在调整用药的同时把相关知识也普及到了”
在下乡义诊中,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柴惠琴遇到的最常见的咨询就是关于糖尿病。蔡阿姨是多年的糖尿病患者,同时也是柴惠琴的“老病号”,在路过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看到义诊团队进驻的横幅和宣传牌,她便立即进去咨询。在现场,柴惠琴根据蔡阿姨的血糖状况调整了用药方案,并着重强调了遵循医嘱用药及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性。“不用去医院就有专业医生帮我看病,真是太方便了!”蔡阿姨感慨万分。在义诊活动中,柴惠琴注意到,类似蔡阿姨这样的糖尿病患者不在少数。“针对信息不畅、就医不便以及对疾病认知不足的群体,我们希望患者在家门口的义诊中不止接受诊疗,也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患者来了就能咨询,在调整用药的同时把相关知识也普及了,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柴惠琴表示。
“开单即检验”将服务从医院延伸至村社
“阿婆你在这里就能采血验尿,标本会直接送到医院进行检验,在家通过手机就能查询报告,如果指标显示异常,可以联系我。”该院引进的肾内科学科带头人陈海辉对前来义诊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详细登记,便于后续的追踪与回访。陈海辉也是该院即将开设的血液透析中心负责人。在履行常规诊疗工作职责之外,他高度重视对就诊患者的定期回访,并将辖区内慢性肾病患者作为关注重点。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和需求,是陈海辉日常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每次下乡义诊都是他与患者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使他能够根据患者诉求调整工作方向,为后续医疗服务提供支持。
针对肾脏疾病相关检测指标繁多、许多患者因惧怕繁琐而推迟就诊的实际情况,此次送医下乡活动推出了“开单即检验”的全新服务模式,将检验服务从医院延伸至村社,使患者在参加义诊时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基础检验项目,体验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就医获得感。
文图:俞珍 孙宇红
编辑:郭晓薇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