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常州一院)收到来自蒙古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感谢视频。视频中,蒙古国国家癌症中心的几位医生依次出镜,讲述他们在常州学习生活的难忘经历以及与常州一院医生友好往来的故事,充满了不舍与感动。
中蒙医疗领域合作日益紧密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蒙医疗合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3年12月,常州一院与蒙古国国家癌症中心正式确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4年12月24日,蒙古国国家癌症中心首批6名骨干医务人员来到常州一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研修。前来研修的蒙古国医务人员包括3名神经肿瘤医师以及神经重症医师、麻醉医师、肿瘤化疗医师各1名。
蒙古国国家癌症中心是蒙古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肿瘤专科医疗机构,集临床诊疗、科研攻关、人才培养于一体。2024年9月,常州一院副院长邵耐远率队参加了第18届蒙古国国家癌症大会,就肺癌、消化道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的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辅助治疗的相关技术,与蒙古国专家进行了交流。同时,围绕肿瘤药物、基因组学、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高水平的学术探讨,并就两地开展学科合作、医疗人员访学进修等内容进行商讨。
分阶段学习锻造手术“精兵”
为了能让远道而来的蒙古国医生在生活上更快适应、在学习上更为高效,常州一院神经外科制定了详细的专项研修计划。其中,围绕“颅底肿瘤和神经内镜手术”主题,结合3名神经肿瘤医师的特点,通过“理论精研—模拟强化—临床实战”三个阶段学习,助力蒙古国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各种颅底肿瘤和神经内镜手术入路。
常州一院神经外科肿瘤团队系统讲解了内镜下颅底解剖学、神经内镜操作原理及各类颅底肿瘤入路策略,让蒙古国医生受益匪浅。“通过大量的临床手术案例研讨,我们深入理解了神经内镜经鼻和经颅各种入路在处理颅底肿瘤中的适应症、手术要点和并发症风险点预防,以及手术中神经导航路径规划、混合现实肿瘤多模态影像融合、术中电生理功能区定位等核心技术原理。”一位蒙古国医生说。
在常州一院神经肿瘤专家的指导下,蒙古国医生接受了神经内镜技术模拟教学,借助内镜模型设备,反复练习内镜操作、经鼻蝶入路等关键技术。“每一步都要求做到和真实手术一样精准,这种训练让我们信心倍增。”一位蒙古国医生坦言。
根据培训计划,蒙古国医生分阶段参与了高难度手术:第1个月,聚焦垂体瘤、颅咽管瘤切除术,掌握鼻蝶窦入路的多样化应用;第2个月,挑战脑桥小脑角区肿瘤、岩斜区肿瘤、侧脑室肿瘤手术入路和切除技巧;第3个月,完成神经导航辅助下脑深部肿瘤切除,掌握术中电生理监测、肿瘤影像多模态融合等核心技术。
研修内容干货满满
来参加神经重症专业研修的蒙古国医生M.Unurjargal收获满满。在常州一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她深入研修神经重症患者的多模态监测技术,通过参与15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管理,熟练掌握了镇静镇痛、营养代谢调控、脑脊液动力学监测与调控等神经重症核心技术。
在常州一院麻醉科副主任何晓峰悉心指导下,蒙古国麻醉医生Ch.Batkhuu系统学习并参与麻醉前访视、术中管理及术后随访,能够熟练开展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技术、神经阻滞技术以及纤支镜辅助气管插管技术,精准麻醉管理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蒙古国肿瘤化疗专业医生B.Ulziisaikhan则全面参与了多位肿瘤患者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每日查房、病例讨论等,并观摩了常州一院肿瘤介入组的常规手术。她对脑胶质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印象深刻,从术前影像组学到术后分子病理,从靶向药物选择到放化疗协同方案的制订,都让她深受启发,她表示:“每周一次的病例讨论,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精准治疗,这种多学科诊疗模式值得我们多学习。”
“感谢常州一院的精心安排,这里的一切都令人难忘,尤其是神经肿瘤手术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会把优秀的技术带回去,造福蒙古国人民,希望中蒙医疗合作的桥梁能够代代延续。”蒙古国国家癌症中心神经外科主任G.Ariunbaatar说。常州一院院长周军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共建长效合作机制,推动更多医疗项目落地,惠及两国人民。
文图:李祉萱 冯凯
编辑:李宁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