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樱花广场,每周都会上演一场特别的中医文化体验活动。活动现场,西乡县中医医院的医生会为群众提供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服务。同时,医院还准备了多样的中药茶饮供大家免费品尝,并安排专人轮流教学八段锦、五禽戏,吸引老老少少共同参与。这一系列活动,正是该院推进中医药文化“五进”工程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西乡县中医医院推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引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文化惠民:从“治病”到“治未病”
西乡县中医医院院长、县中医学会会长王波表示,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让中医药真正走进群众,让群众切实感受、使用中医药。在这一理念推动下,医院组建了中医巡回服务队,成员包括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和精通中医护理的护士。在此基础上,服务队构建起“广场+社区+学校+乡镇”的服务网络。2024年,服务队累计开展活动217场次,覆盖超3万人次。
在学校,医院与周边小学联合举办“中医药文化讲堂”,通过将常见中药材、中药香囊等带入课堂,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中医,在幼小的心灵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医院内部各病区,中医特色诊疗贯穿始终:骨伤科传承四代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技术,凭借“简便验廉”的优势,深受患者信赖,已被列入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院内制剂“活血消肿止痛散”疗效显著,在县内外颇具声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药熏蒸、中药溻渍、中药经皮透药、蜡疗结合功能锻炼的“多维康复法”,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平均住院日;儿科的“小儿推拿+耳穴压豆”组合疗法,在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辅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降低了抗生素使用率;老年病科创设的中药足浴联合情志调理模式,使患者满意度高达98.7%……这些特色诊疗技术和方案,让古老的中医医术在现代医疗中重焕生机。
服务破壁:从“医病”到“医心”
走进西乡县中医医院脑病科病区,护士正带领患者练习改良版五禽戏。科室主任介绍,他们不仅关注疾病治疗,更注重教会患者自我管理。科室将八段锦、呼吸操等融入卒中康复,并结合辨证施膳指导,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这种“治疗+教育+陪伴”的全周期管理模式,已在全院17个病区推广。
医院的人文关怀不止于病房和诊室。医院组建“杏林志愿者”团队,为敬老院和孤寡老人提供上门针灸、体检等服务;开设微信公众号“中医养生”专栏,普及节气养生知识和中医经方;在候诊区设置二维码,方便患者扫码获取康复锻炼及中医保健等个性化服务。
智慧传播: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
西乡县中医医院宣传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中医科普像短视频一样吸引人。为此,医院打造了新媒体矩阵。医院抖音号“中医小剧场”以情景剧的形式澄清养生误区,趣味十足。医院微信公众号的“节气养生”专栏备受欢迎,粉丝数量持续增长,其中“冬病夏治”等内容被广泛转发。这些贴近百姓生活的科普方式,将晦涩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百姓餐桌上的药膳配方。
同时,医院搭建“线上+线下”的立体传播网络。线下,“汉风廊桥中医文化体验馆”通过让参观者耳听、眼看、手动,吸引多所学校组织学生前来研学;线上,公众可以扫码印着二维码的院内制剂,了解其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
只有扎根文化土壤,中医药才能茁壮成长,为更多百姓带来健康福祉。西乡县中医医院以文化重塑医患关系,赋予医疗技术人文关怀色彩,为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图:西乡县中医医院提供
编辑:郭晓薇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