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银龄医师”行动计划(试行)》出台以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按照“分级实施、灵活多样、自愿协商、鼓励下沉、充分保障”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要求,截至目前,已引进18名“银龄医师”到院“再上岗”,助力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打造滇西医疗高地。
响应政策,构建“银龄+”人才矩阵
为破解医疗卫生人才短缺难题,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4年9月印发《云南省“银龄医师”行动计划(试行)》,提出分层分类引进退休医疗人才、完善薪酬待遇与生活保障、支持多点执业及科研创新等20项举措,旨在吸引高层次退休医师服务基层,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地理、资源等优势,创新“旅游+”“候鸟+”“康养+”“退休返乡”等引才模式,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临床经验丰富的退休医师,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灵活的工作机制及完善的保障措施,吸引了一批在心血管、肿瘤、骨科、妇科等领域的资深专家。截至目前,医院已成功引进“银龄医师”18名,其中多人曾任省级三甲医院学科带头人。
从优化工作环境到制定合理薪酬体系,从提供充足科研经费到给予充分学术自由,医院的每一项政策都体现出对退休医学专家的深切诚意与高度关怀。“医院致力于为‘银龄医师’创造一个既充满挑战又能安心工作的环境,让他们在这里能够尽情挥洒智慧与热情,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医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
“银龄医师”赋能,多元专业深度融合
自“银龄医师”引进工作启动以来,众多来自省内外的资深医学专家,带着丰富的医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素养齐聚大理,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骨科姚建华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副主任,深耕关节外科及运动损伤20余年。从2023年1月至今,他已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凤仪分院完成三级手术16台、四级手术30台,门诊量达300人次,为医院的骨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提供了临床、教学、科研等全方位的支持和帮扶,有力促进了凤仪分院骨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科的发展。
肝胆外科罗丁教授原来担任解放军昆明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从事肝胆外科临床与科研工作36年,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与治疗、重症胰腺炎及消化道术后吻合口瘘引起的复杂类型腹腔感染的诊疗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罗教授每周二都会定期到我们科进行查房、重大手术带教等。”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杨斌介绍,罗教授的专业诊断和悉心带教,让科室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皮肤科陈丽华教授原来是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4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23年12月,她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皮肤科后,带领科室应用新技术,临床效果显著。
除了这些专家之外,还有情系故土、关心家乡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达宽教授;骨损伤领域的引领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损伤专委会主委、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刘利民教授;深耕医学、坚守初心的梁志清博士;情系乡愁、反哺家乡的杨龙博士……这些来自不同细分领域的专家共同汇聚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形成了多元专业深度融合的良好态势,使医院的整体医疗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薪火相传,培育医疗新生力量
除了活跃在临床一线、为患者解除病痛之外,“银龄医师”们还肩负起了培养年轻医护人员的重任。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
在肝胆外科,每周雷打不动的教学查房,已然成为年轻医生们汲取知识养分、提升临床技能的重要课堂。在查房过程中,罗丁教授从最基础的病史采集入手,引导年轻医生学会如何与患者有效沟通,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罗丁教授亲自示范规范、全面的体检流程,一边操作一边耐心讲解每个检查部位的重点、难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在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时,罗丁教授引导年轻医生运用所学的病理生理学知识,深入思考各项指标异常背后的内在联系和发病机制,探讨如何根据这些信息制订科学、合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手把手教学的方式,让年轻医生们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效提升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人才重引也贵在育,放眼长远,抓实本土人才培育,变‘输血’为‘造血’,是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心脏外科王立成教授(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二病区原主任)说。选派医护人员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等医疗机构进修学习,邀请国内知名心血管专家到科室查房、授课和交流,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磨砺专科技术、培育专科人才……经过不断沉淀、打磨,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建成一支年轻、有朝气的创新技术团队。
“在王立成主任外引内培并驾齐驱的推进下,一系列复杂的高难度手术、前沿的新项目在医院落地生根,科室很多年轻医生也能独立开展各项高难度手术,逐渐成长为带领全州心脏外科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的‘领头羊’。”心脏外科年轻医生杨瑀说。
医患共赢,同绘健康美好蓝图
“银龄医师”引进工作的积极意义,最直观地体现在广大患者身上。如今,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老百姓再也不用为寻求优质医疗资源奔波劳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以前总觉得好医生都在大城市,基层看病太不容易了。没想到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就有这么厉害的专家,真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啊!”一名刚接受完外科手术的患者感慨道。
对于医院而言,“银龄医师”的加入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更在社会上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医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医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向着建成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稳步迈进。
“‘银龄医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他们用毕生所学反哺社会,成为健康大理建设的重要力量,也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琼芬表示,未来,医院将继续以“银龄医师”计划为支点,撬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服务质量升级。同时,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和更加优厚的条件吸引更多医学专家加盟,探索符合“银龄医师”特点、体现行业技术劳务价值的待遇机制,打好薪酬待遇、生活保障、工作平台、经费支持等待遇保障“组合拳”,确保“银龄医师”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为滇西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文图:李婷 段映辉
编辑:于梦非 刘欣茹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