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ICU收治两名难治性脓毒性休克伴多脏器衰竭患者,因传统治疗方法无效,该科室主任李红鹏带领团队创新使用亚甲蓝治疗并结合其他疗法,成功让患者转危为安。
其中一名患者孟某,突发发热、咳嗽、乏力,送医时血压极低,CT显示左肺大片炎症及肺气肿伴肺大泡,诊断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及脓毒性休克。经抗感染、补液扩容等集束化治疗后,病情仍加重,被转入ICU。ICU团队采取气管插管、大剂量升压药、PICCO(血流动力学检测)监测优化液体管理及血液净化等措施,多次行气管镜肺泡灌洗,最终确定病原体为鲍曼不动杆菌。经综合救治,患者病情逐渐稳定。
在给予了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激素及垂体后叶素的基础上,患者血压仍偏低,PICCO提示外周血管阻力仍然很低,因为感染外周血管仍然处于麻痹扩张状态。此时,李红鹏大胆提出使用亚甲蓝治疗。虽然亚甲蓝作为升压药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尚未普及,其适用人群、用法用量亦缺乏共识意见,但仍有较多的个案报道及小样本研究证实其具有明确的拮抗血管麻痹作用。团队成员翻阅最新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后,对该患者谨慎使用亚甲蓝缓慢静脉推注序贯维持治疗。令人欣慰的是,经PICCO监测优化治疗,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明显升高。随后,逐步减少垂体后叶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逐渐好转。ICU治疗第3天,患者通过SBT试验后拔除气管插管,第5天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面对另一名难治性休克患者,ICU团队有之前经验的积累,考虑到脓毒症的治疗存在时间窗口,果断再次采用亚甲蓝治疗,与垂体后叶素同时启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患者病情趋于平稳,休克得到有效纠正。
李红鹏表示,去甲肾上腺素是脓毒症休克治疗的一线血管活性药物,但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和病死率增加相关。2016年,相关指南建议必要时联合其他药物以降低去甲肾的剂量,2021年版指南进一步建议其他升压药物应早期介入。非儿茶酚胺类药物如血管升压素、亚甲蓝等能提升血压,并能减少去甲肾使用剂量。近年来,此类研究逐渐增加,特别是亚甲蓝治疗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成为研究热点。该院ICU团队紧跟国内外研究进展,在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患者中首次使用亚甲蓝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丰富了治疗手段,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文图:高翔宇
编辑:徐梓峰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