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成都三院)共获评6个项目,其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3个项目入围。近4年,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近日,成都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癌和呼吸介入团队采用“气道导航+超声技术”,又成功完成一例“刁钻”肺结节病灶活检术,使常规手段难以进行活检取样的肺结节病灶无处遁形。
60岁的吴先生因体检发现双肺内多发结节,最大者位于右肺尖。突然查出这么多结节,会不会存在肺癌的可能?吴先生担心不已,于是到成都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寻求帮助。以牛斌为组长的肺癌和呼吸介入团队接诊了吴先生。牛斌团队了解病情后,认为进行活检确定结节性质十分必要,但如何取样却是一大难题。原来,临床诊断肺部结节的方式一般分为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两种,可吴先生的病灶部位十分“刁钻”,普通支气管镜很难进入;若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取样,又因结节体积较小,不仅难度较大,还会增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风险。反复讨论后,牛斌团队决定采用新技术——“气道导航+超声技术”。该技术通过术前高精度的薄层CT重建后生成全肺的高精度“地图”,然后利用AI规划出手术路径,使手术医生可在规划的路径中精准到达结节病灶,实施活检或者手术治疗。
“支气管镜下超声小探头引导下肺活检术对于肺部外周结节的活检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可以在活检前对于靶病灶利用超声实现精准定位,并且能精准显示靶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从而实现对于靶病灶的精准活检,并很大程度上避免大出血风险。”牛斌介绍说,这样既可增加活检成功率,也可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真正做到了微创、安全、精准、快速、有效。成都三院目前拥有呼吸介入手术室两间,配备各种先进设备,日手术量可达20台以上。
红原县的田大爷已经82岁高龄,因为时常心悸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后来,田大爷胸闷的症状愈发严重,甚至还出现了呼吸困难。家人见状,立即将他送往成都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们考虑田大爷是肺栓塞导致肺动脉高压,多学科诊疗后,决定对田大爷进行“肺动脉造影+肺动脉碎栓术”。在介入治疗后,田大爷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谢谢你们,让我这么快康复,现在我感觉呼吸好通畅。”出院前,田大爷感激地说。
“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病人耐受度高等优势,治疗成本也相对较低。”成都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胡辉荣介绍,该技术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或心肺功能较差或其他原因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在全省呼吸科范围内,成都三院的肺血管介入技术处于领先水平,但相对于国内领先的医疗机构,我们还需要继续发展与沉淀。”胡辉荣说。
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
编辑:郭晓薇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