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人罹患横结肠癌,因高龄及有复杂病史迟迟不敢接受手术治疗。老人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已到了无法进食的地步。经评估和沟通,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消化道肿瘤中心专家为老人开展手术,切下巨大肿瘤,术后,老人顺利康复,目前已出院。专家提醒,高龄不是结直肠癌手术的绝对禁忌,应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手术指征。
肠道慢性出血 体内血量只剩一半
半年前,王奶奶在深圳一家三甲医院确诊横结肠癌。因为王奶奶有高血压、脑梗后遗症、下肢血栓等病史,当时外院医生认为手术风险巨大,建议保守治疗,家属也担心老人承受不了手术。
近日,王奶奶因多发性脑梗、肺炎到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对症保守治疗后情况暂时稳定。消化道肿瘤中心杜长征副教授会诊后,建议手术切除肿瘤。王奶奶家属因害怕风险,拒绝手术治疗的提议。
一个多月后,王奶奶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已发展至无法清晰说话及对答、无法进食的地步。
入院时,王奶奶脸色苍白、言语不清、无法站立,腹胀、腹痛,数天未排便。
检查发现,王奶奶血红蛋白只有57克/升(参考值115~150 克/升)。考虑是消化道慢性失血,且经检查丢失血量竟达到体内血量的一半。杜长征再次评估了王奶奶的情况,认为她横结肠肿瘤伴肠梗阻、消化道出血、重度贫血,合并脑梗、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病变符合手术指征,但围术期并发症风险较大。王奶奶家属在了解手术风险后,接受了手术治疗的建议。
术前的腹部增强CT提示,王奶奶横结肠中段有节段性肠壁增厚,累及长度约为58毫米,最厚处约16毫米,局部管腔狭窄,并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这意味着肿瘤已大幅度挤占肠道,如不及时切除,可能完全堵塞肠管,甚至出现肠管穿孔危及生命。
“庖丁解牛”切除巨大肿瘤
考虑到王奶奶高龄、内科基础病较多、病情危重,在完善术前准备、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手术方案及风险后,杜长征第二天便为王奶奶进行了手术治疗。
由于王奶奶的手术一再拖延,术中探查发现,肿瘤已经突破肠管侵犯到远端胃大弯及部分小肠,腹腔粘连严重,手术分离组织难度增大。杜长征凭借娴熟的手术技术,如“庖丁解牛”般精细解剖组织,精确切除病变组织。
王奶奶术后麻醉苏醒比较顺利,经麻醉医生及主刀医生评估,术后王奶奶并未到ICU过渡,而是直接转回消化道肿瘤中心普通病房。遵循快速康复的理念,王奶奶术后第2天撤除心电监护,开始少量流质饮食,并尝试在家属的搀扶下下地活动。
在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王奶奶术后恢复得十分顺利,并未出现术前所担心的一些术后并发症,如术后吻合口瘘、术后出血、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等情况,术后复查血红蛋白波动于100克/升左右,能顺利进食半流质食物,能下地活动,并与医护清晰对答。目前,王奶奶已顺利出院。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康复超出我们预期。”王奶奶家属对南科大医院和消化道肿瘤中心医护人员的工作高度满意,特意送来感谢信和锦旗。
高龄不是消化道肿瘤手术的绝对禁忌
根据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2022年发布的“2021年度全市肿瘤排行榜”,结直肠癌发病率排行第三位,占比超过10%。
杜长征说,在深圳市,包括胃癌、结直肠癌等在内的消化道肿瘤呈发病年轻化趋势,临床接触的年轻患者较多。消化道肿瘤发病与家族遗传、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相关,市民应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高盐饮食,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低于5克,多进食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还应少饮酒,调节工作和生活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减少焦虑情绪,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关疾病家族史的40岁以上的市民应定期进行消化道肿瘤筛查,包括胃肠镜检查。此外,市民平时应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如出现大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大便困难等症状,可以进行大便隐血试验、结肠镜等检查,早就诊、早诊断、早治疗。
文:陈信晃
编辑:郭晓薇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