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精心筹备后,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简称成都三院)“缓冲集中病区”于2022年12月27日正式开放。这个病区共有45张病床,主要接收经诊断可能向重症发展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病区的开放极大地缓解了急诊等部门的压力。
作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疑难病中心负责人,何萍再次接过重任,成为该病区负责人。她将带领来自呼吸科、肾内科、消化科、普外科、泌尿科、儿科等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抵抗新冠病毒对患者的冲击。
“从医务人员结构上可以看出来,住院患者接受的是多学科协同治疗。”何萍表示,病区的每一名医务人员都曾经或者正在经历艰难的带病上岗过程,“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何萍为患者检查
何萍:坚守是为了不给其他医生添麻烦
2022年12月中旬是患者涌入医院的高峰期,何萍带领医生们不停忙碌,晚上还要做许多应急资料准备工作。“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左右。”她说。
因为每天要面对众多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很多医务人员被感染。“很多医护人员高烧、浑身酸痛,但都在坚持。”何萍说,此时,她家的老人和两个孩子“阳”了,她的丈夫也是医生,每天奋战在一线。他们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和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准备好药,在纸条上写好如何服用,然后去上班,让他们自己照顾自己。”
12月23日晚间,何萍开始发烧、浑身乏力、畏寒,次日早上请了半天假。但在当天下午,她又艰难起身,回到工作岗位上。“那段时间,发热门诊、急诊及呼吸科患者太多了,医生们‘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我不去,必须得有人顶上。很多医生都发着烧在忙碌,谁不难受呢?”那几天,她就这样扛着,不断给自己打气,“我不能倒下,不能给其他医生添麻烦。”就这样,她一路扛着病痛,在忙碌中艰难走了过来。
12月27日,当“缓冲集中病区”启用后,何萍开始领衔病区工作。“病区的启用让我们感到很欣慰。虽然很多医务人员依然带病工作,但我们毕竟多了几十张床位,可以极大地缓解发热门诊、急诊及呼吸科的压力,让更多患者得到健康保护。”
徐武医生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36个小时
徐武:一天接收20名患者,连续工作36小时
这几天,成都三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病区的住院医师徐武被科室“强制”休息。他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经CT发现,出现肺上渗出。“这是一种炎症反应,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可能出现‘白肺’。”何萍表示,“因为缺人手,有一天,徐武一个人收了20名患者,从早8点一直忙到次日早7点。”
1个人1天接收20名患者,非医学专业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徐武表示,12月23日8时,就有病情较危重的患者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呼吸二科,因为人手严重缺乏,他只能一个人顶上。“收患者时需要询问、检查、记录等,1名患者需要1个多小时,中途还有其他已入院的老年患者需要处理,每分每秒的时间都被填满了,走路都得小跑。”他说。
从早到晚,他不敢喝太多水,怕上洗手间耽误时间,午饭没有机会吃,一直忙到晚上,剥了两个橘子吃,算是充饥,然后接着忙,一直持续到次日早7时。接收20名患者后,他的工作依然没有结束,接下来的时间是补充患者记录、查看患者,好在中途吃了一份盒饭。直到12月24日20时,他才下班。
12月25日,徐武出现咳嗽等症状。作为呼吸科医生,他自我感觉肺上有问题,于是去拍了个CT,才发现肺上有渗出。但他知道科室缺人手,想边吃药边上班,但被得知消息的科主任“强制”休息。休息了几天后,他感觉好多了。“我得尽快赶回去,大家都那么辛苦,我不能这样休息下去。”他说。
苏娴医生
苏娴:两次发烧后用纸条向患者“温馨提示”
在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涌入医院后,成都三院多次召开救治工作会及急诊科现场办公。该院院长刘早阳表示,医院统筹协调,通过新增病区、日间病房等现有病区改造等方式,使全院床位总量增加了20%,以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我们尽可能做到应收尽收,因此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压力,但在这种情况下,从来没有人退缩。”刘早阳说。
呼吸科医生苏娴从12月1日开始出门诊,要持续1个月。她说,自己一天要接诊100多位患者,最多的时候达到120位。尽管她做好了防护,但也做好了被感染的心理准备。
12月13日,苏娴发烧了。下午4时50分,她用体温计一测,体温达39.2摄氏度。当时,她实在无法支撑,便紧急寻求其他医生帮忙,自己回家休息。仅休息了1天,她又重新回到诊室里接诊患者。
然而就在这次发烧过去仅仅6天,12月19日,她再一次发烧。虽然这次是38摄氏度,但身体非常不舒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说:“那段时间患者数量正值高峰,我必须扛下来。”
当时,她的嗓子疼得说不出话,便用纸条写下一句话,放在诊室桌上——“医生也胸闷咳嗽,说不出话,您有什么不舒服请说。”她坚持服务的举动打动了很多患者。很多患者看完病后,不忘提醒苏娴:“医生您也要注意休息。”虽然话语简单,但苏娴特别感动,“能够得到患者的理解,心里特别温暖。”
如今,成都三院举全院之力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仍在持续。通过对各种资源进行调配与整合,与之前相比,患者就诊紧张程度有所缓解。“我们的医务人员,用行动对‘办有温度医院’的理念进行了生动诠释。”刘早阳说。
文图: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宣传统战部
编辑:刘立夏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