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86924","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双面人生,让我们了解你(三):双相障碍如何规范治疗?","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2-11-03 16:38:43","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小戴是一名双相障碍患者,疾病给他带来了常年的困扰和痛苦。他担心药物副作用伤害身体,对长期服药有抵触情绪,往往会自行减少剂量甚至停药,造成病情反复。
  双相障碍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精神障碍,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需要长期治疗。
  双相障碍终身复发率几乎为100%,主要原因是治疗不规范和不依从,如果采取科学规范治疗措施,其复发率可明显降低。
  双相障碍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2个月左右)、巩固期治疗(躁狂发作3个月、抑郁发作6个月)和维持期治疗。急性期治疗阶段,需要采用较大剂量药物对患者症状进行快速控制;巩固期治疗阶段,原则上继续使用与急性期治疗药物的同等剂量,如果患者因副作用不能耐受可适当减少用药剂量;维持期治疗阶段,一般依据患者个人情况而定,往往需要2年甚至更长时间,药物剂量及种类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但不能低于预防复发的最低有效剂量,而且不能随意停药,否则会有撤药反应。
  有些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存在误解。他们认为,双相障碍是一种心境障碍(情绪障碍),应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不重视甚至拒绝药物治疗。
  其实,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一般需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疗,且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他治疗为辅。药物治疗中,碳酸锂、丙戊酸盐等稳定剂及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是主要治疗药物。
  双相障碍急性发作期,特别是躁狂发作时,患者病情一般较为严重,医生将首选药物治疗或采用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电抽搐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相联合的方式,以求快速控制病情,在此过程中往往不会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在双相障碍巩固期和维持期的治疗阶段,医生一般会联合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促进患者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有些患者及家属还会认为药物有很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其实,相比于双相障碍复发的危害(反复发作加重大脑损害、降低药物疗效和增加自杀风险等),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的危害非常小,而且在实施监测的情况下,副作用也是可控的。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可以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定期监测,监测指标一般在治疗第一个月复查,此后3~6个月复查,1年后每年复查。儿童患者、青少年患者、老年患者及有躯体疾病者需要增加监测频率。
  双相障碍药物治疗还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一些患者在躁狂发作时服用抗躁狂药物,抑郁发作时服抗抑郁药物,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会转化为混合状态(躁狂和抑郁症状同时存在)或快速循环发作(躁狂和抑郁症状快速转换),尤其需要注意。
  原则上,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抗抑郁药物,必须使用时应遵医嘱。抑郁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并且加强监测转向躁狂的风险。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须加强自我管理,比如使用自评量表监测情绪变化、避免吸烟、饮酒,规律作息,维持正常的人际交往等。


  文:汪作为
  编辑:张方飞 朱永基
  审核: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