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今天,二院神经外科王清主任医师团队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无锡是我们的福地,我们全家都会永远铭记!”近日,一名5岁患儿家长在孩子出院时,为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抗癌3年,噩梦再次笼罩5岁幼儿
湖北患儿豆豆还有1个月才满5岁,却已经经历了数不清的病痛。
3年前,刚2岁的豆豆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和食欲不振,在当地医院反复检查后,得到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被诊断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从此,豆豆走上艰难的抗癌之路,一次次在家和医院之间往返,经历数不清的扎针、抽血、化验、检查和化疗,总算是控制住了病情的发展。
今年2月,豆豆一直说眼睛疼,并不时地揉右眼。父母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豆豆的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已转移到头颅,并压迫了其右侧的视神经,属于神经母细胞瘤高危患者。遍访各大医院,寻觅过数个专家后,豆豆父母提出的手术要求均被婉拒。因肿瘤转移的位置非常危险,已经包绕了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操作风险很大,加之长期化疗导致孩子非常虚弱,手术意义不大。有的医生于心不忍,建议豆豆父母好好陪伴孩子度过最后的时光。
口口相传,驱车700多公里求医
就在豆豆父母陷入迷茫和悲痛中,整日以泪洗面时,一名患儿的家属向他们推荐了无锡二院神经外科王清教授团队。“2年前,他们的孩子也是因为这个病请王清教授手术的,术后情况很好。”绝望中的豆豆父母犹如抓到一根救命稻草,立即联系了王清,并在电话中讲述了孩子的病情。王清明确告诉豆豆父母,孩子还有手术的希望,可以通过神经内镜切除肿瘤,尽可能缓解孩子的病情,延长生命。
豆豆父母当即决定去无锡找王清。当时疫情防控形势正严峻,他们也毫不犹豫地驱车700多公里来到无锡,按照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隔离。王清立即将情况向医院进行汇报,并在医院各职能科室的协助下,帮助豆豆入住医院隔离病房,同时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为后续治疗节省时间。
多科协作,彰显医者仁心
豆豆当时4周岁11个月,体重却只有16公斤,长期的化疗使得其身体很虚弱,还伴有严重贫血。经影像检查发现,他的肿瘤体积为3厘米×3厘米×2.8厘米,位于鞍区并压迫、侵犯视神经和颈内动脉,部分肿瘤已侵犯颅底骨质,右眼视力0.15、左眼视力0.6,被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伴颅底转移。患儿年幼体弱,鼻腔很小,手术器械进入非常困难,手术操作空间也非常狭小,这些都进一步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为挽救患儿生命,医院组织神经外科、儿科、麻醉科、手术室、肿瘤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多个省、市重点专科开展多学科讨论,组成专家团队,制订围手术期方案,做好各种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处理预案,以保证手术安全进行。
手术在完成防疫隔离要求后如期开展。术中,王清采用先进的内镜经单鼻孔手术方式切除肿瘤。但当神经内镜进入患儿颅内时,王清发现,肿瘤组织像“八爪鱼”一样侵犯周围组织。凭借多年的经验,他小心翼翼地将肿瘤组织从周围重要的神经和血管上分离出来。对于一部分侵犯到患儿颅底骨质中的肿瘤细胞,王清用高速的磨钻将被侵犯的骨质和肿瘤细胞一并清除。儿科主任医师葛小丽和麻醉科主任医师殷政一直在手术室保驾护航,维持着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
手术进行了6个小时,肿瘤组织被完整切除。术后,豆豆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在手术室外,当患儿的妈妈得知手术成功结束后,当即跪了下来,激动地向王清团队表达感激之情。
王清和重症医学科的曹赋韬及儿科的葛小丽等专家进行联合查房,及时调整用药,严密监测豆豆的生命体征。豆豆恢复良好,第二天便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回到普通病房。护士长吴静带领护理团队对豆豆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王清的女儿还将心爱的玩具送给他,鼓励他勇敢战胜疾病。
术后,豆豆的视力即恢复到右眼0.3,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1周后顺利出院。
无锡市二院神经外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率先在国内开展神经内镜技术如内镜经鼻、扩大经鼻颅底外科手术技术、内镜脊柱、内镜经颅技术等基础和临床研究,推动了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医院连续10余年举办神经内镜培训班,“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获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文图:杨慧玲 王清
编辑:刘立夏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