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召开杰出创新贡献表彰座谈会,对该院在国际期刊Nature(《自然》)上发表创新研究成果的神经内科熊婧博士,以及论文通讯作者、该院特聘教授叶克强予以表彰和嘉奖。除了给予课题组200万元奖励外,该院还宣布资助1000万元,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治疗药物和干预手段的研发。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相关统计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女性约占70%,而且女性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终生风险比男性高,疾病进展率较男性高约3倍。为何女性面对这样的“不公平待遇”,原因一直不清楚。
3月3日,由叶克强领衔、熊婧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揭示了以上现象的“谜底”。研究首次揭示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的增高,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这也为AD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新方案。该项研究成果刊登于Nature,获得全球科学界的广泛认可。
图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右一)、院长王高华(左一)为熊婧(左三)和叶克强团队代表分别颁发“杰出青年创新奖”和“杰出创新团队奖”证书,为团队颁发200万元奖励(含给予熊婧个人奖励60万元),并资助1000万元用于团队创新研发新药和治疗手段。
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花费的社会成本、医疗成本、护理成本和管理成本极高,给人民健康带来重大威胁。为了激励叶克强创新团队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领域不断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医院资助1000万元科技创新经费,用于在该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发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治疗药物和干预手段。
医院院长王高华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既是医学问题、科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中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灾区”,未来伴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患病人数将持续攀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此次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提供了新思路和重要参考。
据了解,叶克强教授是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是国际知名小分子化合物治疗研发科学家、研发小分子化合物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权威专家。作为特聘教授,叶克强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保持良好合作,培养了张振涛、王志昊等国家级高水平人才,并指导包括熊婧在内的医院青年才俊持续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
据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近年来持续推动高水平临床创新,以创新服务人民健康事业,近期创新成立了心血管医院、神经精神医院等5个“院中院”。同时,该院与武汉大学相关学院密切交流合作,成立医工融合研究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创新研究院,并谋划成立分子医学研究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这些改革创新的重磅举措,旨在融合高端人才技术优势,解决临床问题,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
文:杜巍巍 杨岑
图:刘瑜
编辑:刘立夏 刘欣茹
审核:王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