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传承就是要看好中医的门,守住中医的魂;创新则要把握时代,师古而不泥古;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传承、创新和发展,报告中提炼的3个关键词为中医药行业的奋进提供了遵循与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是中医药快速发展的10年。10年来,全国备案中医诊所超过2.8万个,八成以上县级区域设置县级中医院,超八成县级综合医院设有中医科。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维护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药传承,靠的是中医人。这10年,中医人既研读中医经典,又加强西医学习,人才队伍量质并进。至2021年,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已达88.4万。同时,我国通过评选表彰国医大师等举措,着力壮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排头兵、领头雁作用。前不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4个部门又印发文件,提出加快培养集聚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等6个方面重点任务。国家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充分认可和大力培养,将引领激励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砥砺前行。
中医药创新,意味着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和民众需求。“十三五”以来,中医药领域共获得23项国家级科技奖项,建立了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成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遴选出4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既对秘方验方加以更新创造,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善中医药、振兴中医药,这也是中医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
发展好中医药还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提升中医药学术水平,回答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面向经济主战场,突破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破解中医药自身发展难题;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发挥中医药疗效优势。对此,中医药行业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树立中医药需要现代化也能够现代化的思维。
号角已经吹响,中医人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新征程上,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将得到更充分发挥,百姓“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也将得到更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