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朝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明确,改革发展任务的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很多工作短时间内难有成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道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谋划,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统一。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发展和安全出发,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主动应对新挑战,进一步为人民健康织紧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
站在新的奋斗起点,落实好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一以贯之的基本要求。在既有成绩的基础上,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和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建设医联体、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以此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差距,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进一步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还有硬骨头要啃,还有深水区要过。比如,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更多释放医改红利,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深化“三医联动”,将政策红利引导到临床、落地到百姓家门口;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要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推动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推动将主要健康指标、重大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体系。
科学的政策一旦制定出台,要取得实效,离不开全体卫生健康人的贯彻执行、真抓实干。唯有发扬斗争精神,才能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全面建设健康中国,是一项充满光荣和梦想的事业,在保持充沛干劲的同时,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安全发展底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