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传来好消息: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医保工作直通民生,是百姓生活的“温度计”。保障力度足了、保障面广了,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就少一些,就更敢于消费,城市乡村就更有“烟火气”。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增加对居民医保的财政投入,符合所有参保人员的利益。
我国居民医保覆盖除职工医保应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在制度建立之初就确定了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并实行定额筹资、按年动态调整的筹资机制。在制度建设完善过程中,国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水平。2013年至2023年,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8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640元,个人缴费标准从每人每年7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政府投入成为居民医保基金的最主要来源。
近年来,医保改革在减轻看病负担上让广大参保人员感受到了制度的温暖。居民医保筹资水平逐年调高,既是稳步提高待遇水平的制度需要,也是医药技术快速进步、居民医疗需求逐步释放的客观需要。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要求,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政策,研究建立缴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机制。今年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提出,研究健全参保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用制度保证连续缴费的群众受益,保障全民参保。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看似不多,但若乘以近10亿人的参保底数,所带来的保障将更加有力,这也将为人们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