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姚常房
“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其中,精神卫生这块短板牵动着诸多全国人大代表的心。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琳就是其中一位。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的小组发言中,周琳呼吁大家一起关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的提质扩容问题,尤其是要推动公立综合医院精神(心理)卫生的学科建设,并以此推动体系建设,提供面向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精神障碍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程管理服务。
“目前,国内三甲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科病房的比例仍然很低,大部分综合医院对精神障碍防治的公共卫生意义认识不足,无法满足患者诊疗需求,也无法满足融合精神科的现代医学教学、科研等需求。”多年来,周琳一直关注并推动公立综合医院精神卫生学科的建设。她经过调研发现,精神障碍患者就诊于非精神科时,由于非精神科临床医生识别和处置精神障碍的能力不足,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治,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
广东省人民医院在提供精神卫生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据了解,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现有82张床位,医务人员88人。针对各类精神障碍,该中心2023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病房收治患者1624人次。该院还开设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科、睡眠医学科、公共卫生事业科、司法鉴定医学科等6个二级业务科室;此外,还开设了多个特色诊疗服务亚专科,包括儿童青少年多动症、神经发育障碍、孤独症、老年精神科等门诊。周琳说,目前各专科门诊均为满负荷状态,经常“一号难求”。
当下,公众普遍缺乏精神卫生知识。2022年广东省居民心理健康调查的一组数据显示,广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仅为12.4%,与北京、浙江等地相近,均低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达到20%的目标。“公众对心理健康和精神科知识知晓不足,就诊率低。”周琳强调,要充分发挥综合医院作为公众接受疾病科普的核心阵地作用,基于综合医院宣教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科普,利用智慧化科普平台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应将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纳入综合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周琳建议,加大对综合医院精神卫生学科建设的政府投入力度,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科门诊、病房,提高精神卫生资源可及性。同时,医院要制定精神科临床规范制度,加强相关服务质量的管理与监督,提高诊疗规范化和精准化水平,体现心理治疗等干预技术的价值,提高精神科人员劳务取酬比例和整体收入。在体系建设上,打造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同防治机制,发挥综合医院优势,提供面向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精神障碍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程管理服务,促进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个性化医疗模式发展,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融入社会。
周琳呼吁,提升全体医务人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医学学历教育与临床医学继续教育中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的比重;重点应对抑郁、焦虑、失眠等常见精神障碍,发展抑郁焦虑门诊、睡眠医学门诊、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等;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在其他科室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加强联络会诊,做到精神障碍早识别、早诊断、早干预,提高诊疗效率,改善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