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磊)多年来,我国肺结核患者人数在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居第二位,结核病高发是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表示,纵观全球及我国的结核病控制进程,终止结核病需要依靠三类新型诊断技术:一是结核病诊断技术主要针对病原学阳性患者,亟待开发早发现结核病患者的新技术,重点聚焦适宜于亚临床患者等特殊人群的结核病诊断技术;二是需要研发用于治疗监测及疗效评价的新技术;三是研发覆盖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快速药敏检测技术。
虽然我国在结核病分子诊断及耐药检测领域已有了一定储备,但是国内研发的产品尚未达到全球一流水平。董小平建议,以结核病新诊断技术为突破口,稳定增加结核病研发专项投入;设立针对结核病诊断研发的重点项目,遴选成果丰硕、执行进度好的科研院所或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建立“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人才队伍,强化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研发兼具结核及耐药检测的新技术;以结核病高质量队列为着眼点,研发普适的新诊断技术;围绕结核病感染、发病和预后等全周期建立高质量的临床队列,开展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筛选鉴定,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新型材料和方法为发力点,发挥集中攻关优势解决关键问题;建立多学科专家科技创新咨询沟通机制,发挥集中攻关优势解决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