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的生命守护者”,这不仅是公众对麻醉医生的认知,更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全体医护团队不变的信念。从1961年盛京医院将麻醉科独立设科至今,麻醉科在一代代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不断引进新技术、拓展新领域,逐步建立起包括围术期医学、疼痛治疗、麻醉信息化管理在内的体系。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盛京医院麻醉科在服务能力、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如今,麻醉科分布在医院3个院区,年均麻醉手术量约13万例,在重症产科麻醉、胎儿手术麻醉、早产儿精准麻醉管理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行列,成为具有影响力的麻醉中心之一。当患儿在“舒适睡眠”中接受手术时,麻醉医生正以毫米级的精准调控守护着“生命起点”。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二科副主任 龙波
盛京医院麻醉科团队为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实施全身麻醉。 (医院供图)
形成标准化流程
“盛京经验”被复制推广
麻醉医生要在术前为患者进行麻醉评估,手术即将开始时实施麻醉;在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时,还要负责监测患者因接受麻醉及手术而引起的生理反应,维持患者在麻醉状态中的基本生命功能,观察患者的麻醉深度是否适中、预防及紧急处理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手术结束后,还会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数次回访观察,为有需要的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等。
盛京医院年孕产妇分娩量近2万例,麻醉科长期承担着大量高危孕产妇、极低出生体重儿、复杂先天性疾病患儿的麻醉管理任务,面临着极高的挑战。
医院手术室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为体重700克的早产儿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为重度营养不良合并大量腹水患儿行先天性乳糜胸手术,为体重998克的早产儿行脑积水分流术,为出生仅1天的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患儿行肝右叶巨大血管瘤切除合并动静脉瘘修补术……为如此脆弱的生命进行麻醉和围术期管理,已成为麻醉科医生的日常工作。
在这些高风险手术中,麻醉团队需要精准评估低血压、低体温、高碳酸血症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制订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并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最大限度保障患儿生命安全,促进术后康复。凭借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团队在极低体重儿麻醉管理方面日渐成熟,逐步形成一整套可推广的标准化流程。由盛京医院麻醉科组织的小儿麻醉专科医师培训吸引了全国多地麻醉医生参与,“盛京经验”被复制与广泛推广。
近年来,随着临床各专科接诊疑难重症病例数量不断增加,麻醉科聚焦孕产妇、患儿及老年危重症患者,持续强化亚专科建设,积极推动舒适化医疗与个体化围术期管理,为医院整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从患者需求出发
打造科研高地
盛京医院麻醉科始终秉持“医疗为本、科研强科”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研模式,使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形成良性互动。
“医生,麻醉药物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大脑?”这是临床中患儿家长提出的高频问题之一。尽管科学不断进步,麻醉界至今难以给出完全确定的答案。为了更深入地探索这一问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会长、盛京医院麻醉科主任赵平教授带领团队长期聚焦“麻醉对发育期脑功能的影响”这一前沿方向,持续推进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工作。
具体而言,团队关注麻醉药物在发育期大脑中产生的作用,研究其如何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进程;对比脑白质与灰质在发育过程中受到麻醉药物影响的不同之处,明确脑白质损伤在整个大脑发育中的独特性;深入探究全身麻醉药物在脑发育各个阶段的具体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给神经系统发育和认知功能等方面带来的长期后果。
赵平教授带领团队逐步形成了以麻醉药物对发育期大脑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为核心,以母体疾病和母体麻醉对子代神经发育影响、新生儿(早产儿)精准麻醉管理和重要脏器功能保护、危重患者和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功能保护、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等前沿领域为重点的科学研究体系。
近10年来,盛京医院麻醉科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300篇),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麻醉科的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科室有博士研究生导师5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7名,多名骨干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及省级学术组织任职。
教学相长
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盛京医院麻醉科始终坚持“人才、项目、学科”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持续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全面提升团队舒适化医疗服务能力与基础研究转化水平,并积极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作为辽宁省麻醉学科和疼痛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盛京医院麻醉科集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是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小儿麻醉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麻醉科同时挂牌国家舒适化医疗培训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沈阳市麻醉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在教学培养方面,麻醉科构建了“基础、提升、创新”三维教学体系,逐步形成临床、教学、科研良性互动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备临床能力、科研素养与人文关怀的复合型麻醉人才。针对住院医师,麻醉科开展插管、穿刺等基础技能训练,结合小课堂、教学查房与新技术讲座,系统提升其临床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通过“学中做、做中教”的教学机制,青年医师逐步掌握超声引导穿刺、纤支镜双肺隔离、危重产科管理等关键技术。
在赵平教授的带领下,科室确定了清晰的发展方向。未来,盛京医院麻醉科将持续锚定“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高质量临床学科”的目标,发挥大型教学医院的辐射力与引领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以患者为中心,优化围术期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升麻醉服务的个体化与精准化水平;二是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平台,推动优势技术向基层下沉,并推动提升东北地区麻醉服务整体水平;三是持续聚焦学科人才梯队建设,打造一支具备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能力的麻醉专业队伍,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甘贝贝 通讯员 贾佳 郑兰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