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屏幕,智能导诊秒解患者“头疼该挂哪个科”的就医难题;语音交互,患者在候诊时,预问诊电子病历已传递至诊室;一键上传,人工智能(AI)系统可协助医生发现患者肿瘤标志物的细微异常……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正将充满未来感的数字化智慧医疗图景铺展进现实。
特约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乐小舟
图为浙大邵逸夫医院智慧药房。(医院 供图)
在过去十余年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一系列创新实践不断颠覆传统诊疗模式。如今,医院率先构建基于大模型的多维度AI医疗应用矩阵,打造贯穿诊前、诊中、诊后及远程赋能基层的全场景AI医疗生态闭环,以新技术为线,“编织”可感可知的未来医疗样貌。
打造智慧医疗链
助患者走出“就医迷宫”
“不舒服有一年了,每次上医院都纠结挂哪个科,这次多亏了智能导诊系统。”家住浙江省杭州市的张女士曾因持续性头颈痛辗转于耳鼻喉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就医,始终未能找到症结。这次在浙大邵逸夫医院微信公众号线上挂号时,她输入了“搏动性疼痛、畏光”等症状关键词,结合其高血压病史,系统经分析后推荐她到神经内科就诊。经医生检查发现,张女士存在轻微脑梗前兆,因及时得到干预,避免了病情恶化。
面对“该挂什么科”这一患者的普遍困惑,浙大邵逸夫医院自主开发的智能导诊系统依托千亿参数医疗大模型,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解析患者症状,并整合近5年、2.8亿条真实就诊数据,结合患者年龄、病史、用药禁忌等32个维度特征,为患者匹配适当科室,准确率可达到98.7%。系统自2023年上线以来,误挂号的案例数减少超六成,大幅提升了诊疗效率。
除了智能导诊系统,医院基于大模型开发的预问诊系统让患者在等待就诊时,就能与医生提前“沟通”。根据患者对病情、症状发展过程及既往病史的描述,系统可生成预问诊电子病历并一键发送至医生电脑端,医生在诊前就可对患者情况有初步了解,大幅提高诊间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患者的候诊时段不再是“被浪费的时间”。
AI技术同样融入患者健康管理的方方面面。医院智能体检系统中的异常指标监测功能,可对患者体检中的检查及检验结果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可立即自动发出预警,由医护团队快速评估并启动后续预约检查流程,为患者筑起健康防护墙。此外,主动健康管理智能平台则可根据患者身体指标、饮食习惯等数据,为其量身打造包括饮食处方、运动方案在内的日常健康计划,同时,整合睡眠监测、心理辅导等服务,实现从健康管理到疾病治疗的全周期智能化健康守护。
为了让智慧服务真正实现全覆盖,医院还推出了24小时在线的AI电话客服“邵医通”。无论是挂号缴费、检查预约,还是医保咨询的相关疑问,“邵医通”可随时作出快速、准确的解答,凭借其丰富的知识库储备和全天候响应能力,避免了传统人工客服可能存在的服务盲区,患者满意度达到97.6%。
“我们打造的不是科技展台,而是充满人文温度的智慧医疗服务新生态。每一项创新都是为了患者和我们的员工。”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强调。
AI辅助临床诊疗
为医生减轻工作负担
病历书写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烦琐的文书工作常常让医生“分身乏术”。浙大邵逸夫医院基于大模型开发的病历自动生成系统,为医生解决了这一痛点。
“以前写好一份病历要十几分钟,现在十几秒钟就能完成。”医院一名内科医生介绍,自己最近接诊了一名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高龄患者。患者平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胃镜检查显示其胃窦部有巨大溃疡伴活动性出血。医生输入相关信息后,系统很快就能自动生成一份初步的病历。“系统不仅准确捕捉了患者的复杂病史,还提醒我注意当前用药对胃黏膜的潜在损害。它还能根据不同病种提供个性化病历模板。我们在仔细检查并修改后,就能形成一份高质量的病历。”该医生说。
对于医生来说,AI系统的价值远不止辅助书写病历,在医疗质量管控中,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到手术知情同意书完整性,智能质控系统可实现全流程自动核查。例如,当发现了超指南范围的抗凝治疗方案时,系统在几秒内可向主管医师、科室主任、药学部发送三级预警,确保问题得到及时纠正。
AI系统还深度融入诊疗全流程,为医生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支持,并对诊断准确性、内容规范性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患者李先生因出现皮疹、呕吐症状到浙大邵逸夫医院就诊,起初以为是食物过敏,但在进行了一系列常规检查后,并未发现明显异常。基于多模态大模型肝脏肿块AI诊断系统参与解读后,精准识别出李先生肝脏区域存在一处极微小的密度改变,怀疑是肝癌病变。医生经进一步检查后,证实了AI诊断系统的判断,李先生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该系统在多次人机对比测试中,诊疗准确度已高达93.6%。通过AI辅助,患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科室就诊时的病历、影像等数据可被快速整合,生成全景式的病情视图,帮助医生快速掌握疾病全貌,并协助开展更深度的病情挖掘与手术规划,使治疗方案更加精准化、个性化。
持续创新探索
开拓AI﹢医疗更多可能
从患者端到医生端,浙大邵逸夫医院的AI生态矩阵始终坚持以临床需求和患者问题为导向,将技术创新深度融入“未来医院”建设蓝图,引领医疗服务发展趋势。
为加速医疗AI技术的行业普及与创新发展,医院搭建了医疗AI开放平台,与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及创新企业紧密合作,探索新型成果转化模式,在知识图谱构建、多模态数据融合等关键领域已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与此同时,医院致力于将AI技术成果辐射至基层,通过探索远程智能急诊、远程智能门诊、远程智能超声、远程智能手术等系列远程应用模块,将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居住在山区、海岛等地的患者。目前,医院正与江苏省昆山市政府携手探索“先行先试”,为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广进行有益尝试。
“未来,浙大邵逸夫医院将以‘云—边—端’协同的智能医疗体系为支撑,持续挖掘AI技术在手术机器人、手术规划导航、康复设备等场景的应用潜力,让科技成果真正融入每个医疗环节,为实现全民健康贡献力量。”蔡秀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