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揭晓的“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中,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2024年北京市疾控系统健康科普之星大赛”榜上有名,获得了“年度科普活动”称号。这也是10个入围活动中,唯一一个来自首都医疗卫生系统的健康科普活动。
作为集预防、科研、教学于一身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控中心除了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等重要公共职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本报记者 胡彬
图为北京市疾控系统健康科普之星大赛现场。(北京市疾控中心供图)
健康声音
传播需向多方借力
预防胜于治疗。传播科学的防病知识,通过健康科普让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水平,是每一名疾控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健康科普是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有效开展的一剂“社会疫苗”。
疾控工作服务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从出生期疫苗接种到成人期职业健康,从传染病防控到慢性病防制,从科学运动到饮食营养,从室外环境污染到室内家庭消毒……可以说,只要涉及可能危害人群健康的各类影响因素,都是疾控工作管理和控制的范围。
与之相应,疾控科普内容宽、范围广,与百姓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全方位、全周期为人群健康提供保护和保障,是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重要体现。传播疾控科普知识,讲好防病故事,是向百姓发出“健康好声音”的有效手段,也是疾控部门与百姓互动的良好阵地。
北京市疾控中心依托“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动员”的工作机制,始终秉持“大卫生、大健康”的工作理念,在全市构建由疾控中心作为业务指导中心,覆盖全市医院、学校、社区、企业等各级各类场所的全民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大宣传”平台作用,推动优质健康科普内容广泛传播,达到“横到边、纵到底”的传播效果。
北京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宋卫萍介绍,中心已建立起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渠道、全覆盖、立体化的宣传模式,形成政府—专家—媒体协同的格局。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心与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建立宣教机制,中心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推出戴口罩、勤洗手、疫苗接种等一系列通俗易懂的健康提示和原创科普作品,通过新闻发布会和全媒体矩阵发布,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做好“翻译”
疾控专家积极行动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星火故事会会长”。“健康科普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构建社会防控屏障的关键环节。疾控工作者也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要成为社会关切的回应者,通过权威发声与精准科普,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健康技能。”对于健康科普在关键时刻助力疾控工作开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庞星火深有感触。
北京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所长张勇曾获得首届北京市疾控中心科普大赛演讲第一名,他也是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及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一提起科普,他总是津津乐道:“我一开始没把科普当回事儿,觉得专业技术人员做科普有点‘不务正业’。但通过科普传播,我看到自己几十年倾心研究的工作能解决困扰市民的各种生活问题,切实认识到掌握蚊子的危害和防制方法技巧能让百姓生活无忧。既宣传了病媒生物专业,又提升了疾控中心的美誉度,这是一举两得、好上加好的事儿。”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升宣传教育能力”是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全面提升疾控专业能力”六大能力之一。
北京市疾控中心始终把健康科普作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核心能力,增进百姓健康服务的重要抓手,从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品牌打造,新质技术应用、科研评估等,全方位创新推动健康科普体系建设。2011年,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等的主导下,中心组建了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库,充分发挥医防协同机制,在全市构建覆盖54家三级医院的科普管理工作网络,形成专家—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的三级管理机制。同时,中心开发使用北京健康科普专家数据库,动态对专家参与科普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截至2024年,中心与媒体合作共同开设《健康北京》等专题专栏节目、科普节目1800余期,制作发布北京健康科普专家视频600余部,组织开展健康科普专家“五进”讲座4100余场次,编辑出版《健康大百科》等26部科普书籍,在全市举办健康科普专家培训班20期,累计培训专家4600余人次。
迭代升级
科普形式不断创新
近年来,北京市疾控中心始终以提升公民健康素养水平为目标,连续5年开展“健康提‘素’——首都市民线上竞答活动”,累计吸引300余万人次参与线上学习,打造了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的“北京样本”。
通过以赛代训的创新机制,中心先后举办“2023年新媒体健康科普创新大赛”“2024年北京市疾控系统健康科普之星大赛”等系列赛事,遴选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健康科普能手,他们成为了各级机构推进健康科普工作的坚实力量。
中心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赋能健康科普创新发展,开发了智能互联舆情监测小程序,实现对新媒体数据的全网抓取与精准分析,为科普策略优化提供数据支撑;率先探索制定医疗机构新媒体健康科普信息发布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全维度量化分析新媒体科普信息质量,有力推动科普工作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北京市疾控中心获得“2020年全国科普先进集体”称号,2次获得中国健康科普大赛“最佳贡献奖”,72部原创科普作品获评为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等赛事的优秀作品。“以健康科普专家建设深化推进医防融合策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北京市健康科普体系建设”等优秀案例多次在省市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进行推广交流。
紧密围绕市民主要健康问题,未来北京市疾控中心将以“一老一小”和农村居民作为健康素养提升的重点人群,聚焦慢性病和基层卫生,积极发挥预防为主、医防协同联动机制的作用,将健康科普作为服务百姓健康的“社会疫苗”,为市民构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