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脑卒中防治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专家委员会(简称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和中国卒中专科联盟主办,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承办的2025年脑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工作推进会暨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工作会议在大连召开。会议同期举行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成立仪式,并发布《临床科研专项“脑卒中防治技术研究”项目2025年度课题指南》。
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吉训明在会上系统阐释了2025年脑卒中防治工作年度规划,并表示,脑卒中百万减残工作将进入关键加速期。
本报记者 夏海波
2024年防治成效显著
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与脑卒中发病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脑卒中问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挑战。劳动力人口若因脑卒中而早逝或残疾,将对社会以及个人家庭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远期影响。
吉训明表示,近年来,国家通过发布《加强脑卒中防治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以及成立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等政策组合拳,成功建立国家级脑卒中防治统筹机制。尤其是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的成立,推动形成了“政府主导、医防融合、多方联动”的脑卒中治理架构。
吉训明指出,2024年,我国脑卒中相关工作成效显著,18个省份实现地市卒中中心全覆盖,13个省份实现区县卒中中心60%覆盖。全国共有3270家医院(分布于30个省份)开通了卒中急救地图服务,从呼救到患者到院时间已缩短至41分钟(中位时间),初步实现了“黄金1小时”救治转运目标。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关键技术加速推广,最快溶栓时间为8分钟,溶栓比例达68%。溶栓达标的区县1155个,取栓达标的区县730个,分别较前一统计年度增加3.2%和9.8%。
辽宁样板获“点赞”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省大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会上,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宏邈介绍,辽宁省已将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纳入“健康辽宁行动”。目前,全省已经建成脑卒中防、筛、治、管、研一体化治理网络。
据了解,截至2024年12月底,辽宁省已建成三级医院卒中中心38家、二级医院卒中中心32家。卒中中心地市覆盖率达100%,区县覆盖率达86.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辽宁省共有139家医院参与卒中急救地图建设,地图地市覆盖率达100%,区县覆盖率达77.9%。同时,辽宁省的卒中中心2024年共完成溶栓1916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再通3104例。全省每百万人口溶栓数量为456例,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3例)。每百万人口取栓数量为74例,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例)。
大连市是辽宁省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排头兵。此次落户该市的国家卒中学院分院是继国家卒中学院西北分院、天津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福建医科大学国家卒中学院分院之后的全国第四家、东北第一家国家卒中学院分院。
分院院长、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陈东表示,作为大连市卒中专科联盟会长单位,医院将依托国家卒中学院分院,整合高校与医疗优势资源,重点培养“预防、急救、康复”全链条人才,做好脑卒中防治院校携手和医工结合大文章。
该院院长袁宏介绍,医院多年来持续提升脑卒中患者救治效率和质量,2024年最快溶栓时间为26分钟,显著低于大连市的平均水平(38分钟)。同时,该院已连续4年举办“绿动大连中风识别”健康科普活动,并举办多场技术培训活动,有效带动提升了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脑卒中防治水平。
五大攻坚突破减残瓶颈
吉训明表示,2025年,百万减残工作将进入关键加速期,年度工作目标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提高卒中中心覆盖率,到2025年,全国卒中中心区县覆盖率由52%提升至60%,医疗可及性同步提升。二是提高卒中急救地图覆盖率,地图城市覆盖率由72%提升至80%。三是扩大筛查干预范围,持续开展人群筛查干预工作,提高筛查项目目标,建立全国省级和市级卒中人群发病地图以及溶栓、取栓、康复地图;将中风识别试点地区扩大到100个区县以上。四是显著提升救治成效,通过培训和质量控制,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五是优化信息平台,逐步取消手工填报信息,增加卒中信息登记平台功能,提升平台数据分析水平,为各地开展脑卒中防治与减残工作提供支撑。
吉训明强调,为实现全国所有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的县至少有1家二级综合医院或中医医院能够常规开展静脉溶栓技术和取栓技术的目标,2025年将开展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卒中中心建设规划,推动卒中防复发病房和脑心共治病房建设。
二是提高卒中急救地图城市覆盖率,健全卒中急救地图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卒中急救地图工作情况质量管理细则(2024版)》,持续优化卒中急救信息平台服务功能。
三是持续开展脑卒中适宜技术规范培训和临床科研管理。
四是进一步规范开展中风识别行动与减残试点区建设。依托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巡回培训,并举办脑卒中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同时,推进脑卒中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在自然村/街道建设心脑健康哨所,在乡镇/社区建设脑卒中防控站,在区县层级建设脑卒中减残中心。
五是加强国内外组织合作。例如,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建立世界卒中组织中国协作中心,共同推动全球脑卒中防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再如,开展内地与香港的联合学术活动,促进两地科研人员及医疗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脑卒中防治领域的科研进展与技术创新。
当前,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正通过政策创新、体系重构、技术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百万减残工作进入关键加速期,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脑卒中防控网络正在形成。“这场脑健康保卫战,我们正以冲刺的姿态快速前行。”吉训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