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资产监管部主任 金广予
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高端医疗设备被投入到医院中,这些设备的高效管理和精准评估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手段。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申康中心)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医疗设备怎样做好保值增值
近年来,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医院硬件建设的日益完善,医疗设备的投入规模也在持续扩大。特别是上海市对市级医院的财政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对市级医院医疗设备的投入超过90亿元;在“十四五”期间,这一投入已超过120亿元;预计在未来5年,投入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加。该趋势反映了医疗需求的急剧扩大,同时也促使医疗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然而,随着设备的引入,其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从申康中心的角度来看,财政资金如何实现医疗设备精准配置,如何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市级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如何设置,市级医院医疗设备运行如何量化评价,如何引导市级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市级医院的角度来看,医疗设备使用率是否均衡,是否需要进行医疗设备预算申报,同类型医院医疗设备运行情况如何等,也是待解之题。
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国家和地方已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引,要求医院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与此同时,医疗设备作为重要的医疗资源和国有资产,其高效管理不仅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更关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医疗设备管理不仅是单纯的资产管理,更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背景下,自2020年开始,申康中心着力建设医疗设备评价与促进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旨在通过高效的设备管理,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确保设备投入的效益最大化,并推动医院在管理效率上的提高。该平台建设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绩效考核、管理评价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引导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实现精细化管理。
以指数明晰优劣势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申康中心始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绩效引领、协同提升”的管理思路。这一思路的核心是通过对医疗设备的评价和促进管理,推动医院设备管理的持续改进,并通过绩效考核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申康中心通过建立标准化编码体系,为平台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通过对设备管理数据的系统化处理与分析,平台逐步推进了业务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协同发展。与此同时,申康中心不断深化平台赋能,通过数据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的量化,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管理效能。
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除了要强化设备管理外,还涉及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两个重要方面。通过平台建设,各类医院不仅可以共享设备管理数据,还可以实现设备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协同,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平台建设初期,申康中心选定了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作为试点,逐步将其纳入平台管理范围。通过试点,平台成功打通了数据链路,建立了一整套指标体系,能够对各家医院在这些设备上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价。随着平台建设的逐步推进,其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设备类型逐渐从CT和MRI拓展到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伽马刀等九大类大型医疗设备,并且逐步涵盖了全市的市级医院、委属委管医院和部队医院等。目前,平台已覆盖73个医院院区,管理设备755台。
为了实现高效的设备管理,平台通过五大维度建立了综合管理指数。这一指数体系通过对医院设备使用情况的多维度分析,量化地评价了医疗设备管理效果。具体而言,平台通过资产结构、使用效率、社会效益、成本控制和运行保障五大维度,对医院的设备管理进行全面评估。
在资产结构维度上,平台重点关注设备的国产化率、预算执行率等关键指标;在使用效率维度上,平台通过单台设备的日均服务量、工作时长等数据,评估设备的工作强度与饱和度;在社会效益维度,平台通过患者等待时间、报告等待时长等指标,反映设备运行的社会效益;在成本控制维度,平台对每台设备的月均收入和成本进行统计,帮助医院更好地管理设备投入和运营成本;在运行保障维度,平台关注设备的故障率、停机时长、维护执行率等指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这些维度最终汇总成一个综合管理指数,能够直观地反映各家医院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整体表现。这一指数不仅能帮助医院了解自身在设备管理方面的优劣势,还能为医院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参考。
评价与促进并行
通过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申康中心不仅能帮助医院提高设备管理水平,还能通过评价促进医疗设备使用的持续改进。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各医院的管理数据将被综合评估,并形成详细的月度分析报告。这些报告可以帮助医院发现自身在设备使用效率、社会效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改进计划。
以某两家医院为例,A医院在资产结构、使用效率、社会效益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市级医院平均水平,综合管理指数也高于其他医院,反映出该院在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的优势。而B医院在使用效率、社会效益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均低于市级医院平均水平,综合管理指数也相对较低。对于B医院,平台不仅提醒其在设备使用效率方面存在短板,还提供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医院逐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这种基于数据分析的评价与促进机制,不仅帮助医院发现自身问题,还促进了医院之间的经验分享与学习。通过平台的对比分析,医院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在设备管理上的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不可否认的是,平台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未来,申康中心计划进一步完善平台的数据来源,拓展数据的维度与深度。目前,该平台主要依赖医院财务数据、检查例数等信息,但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平台将进一步与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进行数据对接,以获取更加全面和精准的数据,从而提高平台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此外,该平台还将进一步优化设备管理模型,推动管理模式全面升级。通过进一步整合医院内部各类管理系统的数据,平台将实现更为精准的设备管理,为医院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吴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