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 高志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备药意识和习惯,特别是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其家庭药箱都有越来越大的趋势。然而,储备药品过量、过期药品增多,会造成更多的药品浪费。药品浪费造成的不仅是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废弃药品处理不当还会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亦构成严重威胁。
儿童药品浪费原因几何
药品浪费的原因涉及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药品的大规格和大包装在儿童药品浪费中尤为突出。儿童大多需按年龄或体重计算给药剂量,而部分药品无法拆零、无法准确分剂量、无法满足多个年龄段的用药需求,常常是“用一半药扔一半药”,造成大量药品浪费。在流通环节,医疗机构“大处方”、药店“大促销”,都可能造成家庭存有过多药品。从药品使用的角度,儿童及其家庭有非理性备药的现象,也有用药依从性不高在影响疗效的同时造成的浪费。对婴幼儿来说,药品是否易吞咽、口感是否易接受,是关系到依从性的两个主要因素。
现阶段,儿童适宜剂型、规格仍严重缺乏。作为全国著名的三甲综合性儿童医院,以及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儿童专用药品也仅占院内所有药品的5.6%,口服药品中儿童适宜剂型(口服液、混悬液、滴剂、颗粒剂、散剂)仅占28%。近年来,为促进儿童适宜品种、剂型、规格的研发和申报,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发布了5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然而,由于儿童药品研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市场规模有限、投入回报率低,药品生产企业研发生产适合儿童的个性化、多样化的药品剂型、规格、包装的积极性仍有待提升。
面对一系列“先天不足”,如何因地制宜解决这些问题,是遏制儿童药品浪费的难题。2023年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节约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的实施方案》,对强化临床用药管理、遏制药品浪费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从规范处方行为、精准调配剂量、加强用药指导等方面细化落实,多措并举,在遏制儿童药品浪费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规范医生处方行为
定期开展医生合理用药培训,提高他们合理开具处方的水平,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节约儿童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的关键举措。
医院严格执行处方审核制度,设立专门的处方审核岗位,由经验丰富的药师负责此项工作。同时,医院构建合理用药知识库,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处方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审核,通过系统预分析功能,帮助审核人员快速识别潜在的药品浪费问题,如是否重复开具同类药品或者开具含有同种成分的不同药品,一品多规的药品规格选择是否经济合理,是否开具数量多或剂量大的超常处方等。
医院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点评内容涵盖药品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并特别关注是否存在重复用药、超剂量使用、超疗程用药等可造成药品浪费的现象,且将点评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生,指出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医院多部门协同强化处方行为的监控,将医生的处方行为与其处方权、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挂钩,真正将规范处方行为落到实处,有效提高处方质量,减少药品浪费,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服务。
精准调配处方剂量
儿童作为特殊医疗群体,不同年龄段用药剂量差异大。为满足临床实际需求,医院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引进不同规格的药品。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可按用药剂量选择最经济的品规,既减轻患者药费负担,又避免药品资源浪费。
对目前市场供应的品规不能满足儿童临床精细化给药需求的药品,医院的药学部门根据需求对部分药品进行拆零调配,并制定了《拆零药品管理制度》,从而保证拆零药品的质量。目前,门诊药房拆零的口服药品超过60种,住院药房拆零的口服、外用药品达150余种,做到“应拆尽拆”。
为缓解不同专科疾病患儿无药可用的窘境,为家长解决服药时先计算、再分药的难题,提高用药准确度和依从性,对片剂、胶囊等口服药品开展精细化分剂量工作,可有效避免药品浪费。在这方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药品分剂量工作呈现“四多”特点:分剂量医嘱多,月均需分剂量的药品医嘱高达1.7万余条;分剂量药品剂型多,覆盖了普通片剂、胶囊、颗粒剂、散剂、干混悬剂等剂型;分剂量药品种类多,执行分剂量的固体剂型药品达60多种;分剂量规格多,同一药品常可出现十几种分剂量规格。基于上述工作的实践经验,2023年,医院牵头起草了《药品分剂量操作规范》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药品分剂量调配操作规范的空白,为精准调配、减少浪费提供了更深入的同质化探索。
加强合理用药指导
为了减少儿童用药成人化的现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通过加强用药交代工作,提高了用药依从性,保证用药安全,避免药品浪费。具体举措包括:
一是准确交代药品剂量。医院在药品标签上清晰标注单次剂量和包装规格的分数转化(如二分之一包)。药师在发药时仔细交代每次服用半包,确保患者知晓服用剂量,同时减少药品浪费。
二是交代药品储存方法。对于有冷藏等特殊储存要求的药品,药师在发药时会仔细予以交代,以免药品储存不当导致变质失效,进而造成浪费。
三是开设药学门诊。药师在提供用药咨询、药物重整等服务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药学服务、健康教育等,充分发挥药师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科普宣传阵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开设药学微信公众号“儿院药知道”,以图文、短视频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公众持续做好药品安全知识的线上普及,帮助公众树立理性购药、科学备药、合理用药、节约用药的观念。例如,讲解家庭小药箱的合理配置,消除家庭药品储存误区;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疾病,避免盲目囤积药品;告知公众不合理用药的潜在危害,减少公众的自我治疗。
此外,医院通过开展儿童节、世界药师日、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等主题活动,以及药师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积极倡导合理用药宣传,帮助公众整理家庭小药箱,指导如何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及避免服用过期药品,进一步减少药品浪费。
遏制药品浪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全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只有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