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 王悠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邓黎
从婴儿的第一次眨眼到耄耋老者慈祥的目光,眼睛见证了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但你知道吗?眼科疾病非小事,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眼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眼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医学生们深入了解眼睛的结构与功能,掌握预防和治疗眼病的科学方法。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的老师如同爱护眼睛一样重视教学,在培养眼科行业中流砥柱的基础上,助力眼科学更好地发展。
在春天的课堂里“抓苗”
“眼科学课程通常在春天开课。每次从繁忙的医院来到学校上课,见到孩子们的笑脸宛如窗外绽放的玉兰花,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眼科学课程负责人、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王毓琴教授说,“每名学生就像幼嫩的医学‘苗苗’,吸引他们和我们一样爱上眼科学是整个教研室的共同追求。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希望在本科阶段就给学生们种下‘眼科研究’的种子,提前在课堂上‘抓苗’。”
2019级眼视光医学(5﹢3一体化)学生李亦心,就是从课堂上挖掘出的优秀“苗苗”。“在几乎每门眼视光专业课程中,老师们都会提及我国近视的严峻现状。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讲授专业知识,还会以‘附加分’的方式鼓励大家去进行科普宣讲,承担起眼视光人的责任。”李亦心说,自己正是在授课老师的热情鼓舞下,走进中小学校园开展爱眼宣讲,发起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大学生宣讲团并担任首任主席。
2023级眼科学专业硕士江凯婷目前跟随导师在医院各科室轮转学习。她回忆:“我在课堂上接触了好多真实的病例,这让我下定决心要在研究生阶段深入临床。当年老师课上传授的诊疗思维至今受用,让我在遇上疑难病症的当下也能够保持冷静。”
“在临床医学领域,没有研究和实践经历,仅依靠书本是上不好课的。”眼科学课程教师谢荷介绍,“我们教研室有一条规矩:由坐诊相关专科诊室的教师来讲授课程中的对应章节。每名教师都要在课件里介绍自己遇到过的临床案例,让课堂内容生动起来。”
王毓琴的主攻方向是葡萄膜炎这一眼科中的疑难杂症。“在眼科学课程教学中,关于葡萄膜炎的章节分类复杂,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法,学生不太容易掌握。因此,我们先在课前布置视频资料和学习任务,课堂上能完全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引导。”王毓琴说。
尽管眼视光学院已经荣获多项国家级教学奖项,但老师们从未停下创新的步伐。为了将理论课和实验课内容转到网络平台,近年来,团队制作了近200个教学小视频,不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让教学升级的“秘密武器”
“上课时千万不能走神,老师时不时就会抽同学来回答问题。”给2019级眼视光医学本科生茅寰宇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老师们在课堂上利用“雨课堂”软件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查的场景。
“如何更精确地测量人工晶体的度数,如何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如何有效地减缓白内障的进展……”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系列连环追问,这是为了提醒学生们:即便是看似简单的白内障,其背后也隐藏着复杂的奥秘,充满尚待研究的课题。采用新的智慧教学软件,老师在课堂上不仅可以点名、做题,还能够随机抽取同学回答问题。“现在,我们还尝试更多的新工具,希望更好地带动课堂氛围。”王毓琴说。
此外,老师们还通过软件向大家收集疑难问题。眼科学课程教师林丹说:“课前,我们会收到几十上百条问题,经过归纳、筛选,选择在课堂上解答20条左右主要问题。如今,互动抢答、角色扮演、个性化作业……这些手段让同学们觉得课堂更有趣了。”
为了让学生体验临床现场并学会正确处理病案,老师会在课堂上分阶段展示病例的关键信息,鼓励学生依据已知的症状或检查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如同解谜一般,最终找到潜藏的病因。在课堂上,学生的身份有了“翻转”,学生是主角,他们可以带书和电脑现场查阅资料,主持人、记录员也都由学生来担任,老师只起引导作用。2023级眼科学专业硕士陶芷琪说:“大家都特别喜欢这样的课堂,因为我们成了真正的主人。寻找答案的过程很有成就感,彼此的思维碰撞还时常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进入高年级后,同学们会来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见习、实习。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设备齐全、先进,设有25间独立实验室,可涵盖基本技能、手术技能等训练内容。另外,还有眼底检查模拟系统、眼科显微手术模拟系统、眼视光虚拟实训仿真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供同学们进行实践、练习。
眼视光学院执行院长陈洁介绍,学院目前集聚了眼健康领域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四大国家级平台,全部向本科生开放。学院为各班级都配备了一名专业指导老师,建立学生团队,成为协同育人的载体。
从发明视力表到开发慕课
“缪天荣教授凭借‘一支笔、一张纸、一个头脑’,研发出国家标准对数视力表的传奇故事,每名新生在入学时的‘开学第一课’中都会听到。”2023级临床医学本科生陈煜超说。
在教育方面,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一直走在创新的前列。如今,通过慕课西行、组建国家级虚拟教研室等创新手段,学院探索突破时空限制的教学,致力于推动眼视光教育同质化发展。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系列慕课自2017年推出以来,已经走进了近200所高校,累计选课超过380万人次,实现了超过1万次的学术互动。值得一提的是,眼科学慕课在新华网思政直播课平台上播出,累计在线观看超过25万次,同时,该慕课作为国内首个在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平台上线的眼科学课程,吸引了3300名高校教师参与学习。“这门课程帮助我们重现了日常的小班课堂,从理论到实操,这种精准的、步步为营的授课模式值得每名青年医生认真学习。”作为参与培训的教师之一,中国医科大学谭田畅老师不由感叹。
每年,学院还接收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眼视光医学专业教师,通过开展特训营、组织集体备课会等,将眼视光医学教育传播得更远。“感谢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使得我们这样新兴的教学机构能够快速找到方向,缩短摸索的过程,缩小教学差距。”来自遵义医科大学的罗鑫老师在参加完访学项目后有感而发。
(张嫣彬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孙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