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黄萍作会议总结。肖范 摄
近日由健康报社主办的“合理用药·中国行动2024年度经验交流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在由浙江省人民医院协办的药学服务会前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作为药师价值体现的药学服务,其发展仍然在路上。
多院区管理有了新思路
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黄萍表示,随着医疗体系的发展,如何有效管理多院区,并创新管理模式,成为各大医院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以浙江省人民医院为例,医疗集团如何有效管理和协调朝晖、望江山、越城等多院区的运营,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难点。优质的慢病药学服务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院区融合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创新慢病管理策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成为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学部真抓实干、奋力前行,取得了长足发展。自2020年至今,药学部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获得纵向科研经费超2100万元。
围绕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药师团队开展了优化慢病服务策略和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实践。在肿瘤药学服务中,药师团队围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通过大数据和模型预测技术,开展了基于斑马鱼-PDX模型平台的疗效预测。为确保其安全性,药师团队构建全院不良反应主动监测系统,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并依托学会等平台制定不良反应防治团体标准。药师自主开发智能化抗肿瘤药物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剂量计算、基因检测关联等方式,实现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全流程管理,为多院区同质化管理提供平台。
慢病药学服务与科研成果转化不仅为医院多院区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应对未来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医疗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融媒体时代药学科普怎样开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钱妍表示,在全流程慢病管理中,药学科普尤为关键。在开展药学科普时,药师一定要明确科普的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科普内容要正确,还要兼顾通俗性和趣味性,所有的形式和手段都只服务于内容。另外,药师还要明确,科普是药学服务的一种,是药师职业价值的一种体现,要保证药学科普质量,明确药学科普分层,形成药学科普工作模式。
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师积极投身科普实践。尤其在融媒体时代,科普的传播形式日益多元化,医院药师不仅要进行线下面对面的互动,还应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发布科普内容。
科普内容创作的核心在于科学性、社会性和可读性。科普内容应基于权威指南和药品说明书,避免引用未经验证的网络信息。同时,科普选题应具有社会关注度,针对季节性话题、时事热点进行精准推送,确保内容的及时性和实用性。此外,科普内容的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篇幅适中,避免过于专业和冗长。
医院药学科普工作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协作,选题、撰写、审核、发布等环节都需要药师密切配合,并且科普运营还要关注发布时机,以确保内容的传播效果。例如,在午休、下班等时段推送内容,能显著提高阅读量和关注度。
协作药物治疗管理逐步获认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陈杰介绍,协作药物治疗管理(CDTM)是近年来药学领域的重要实践。它通过药师与医生达成协议,共同管理特定患者,赋予药师有限的处方权,以提高药物治疗效率。随着我国药学门诊的推广和药物管理系统的建立,CDTM在国内逐步得到应用和认可。尤其在抗肿瘤和抗凝等领域,CDTM的应用效果显著。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间质瘤联合门诊中,药师与医生通过协议获得了有限的处方权,管理药物的剂量调整、检查权限等。特别是在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上,药师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例如,在处理伊马替尼引起的皮疹问题时,药师通过标准化流程有效应对,帮助患者提升治疗体验。此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药师还参与了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制定,证明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
在新冠疫情期间,药师的处方权在部分医院得到了短暂的实施。通过管理抗病毒药物,药师不仅减轻了医生的压力,还提升了医疗系统的应对能力,为药师在其他疾病管理中的角色拓展提供了思路。
未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CDTM模式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在药学门诊的推广过程中,我们应加强药师与医生的协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同时,药师的专业培训和监管机制也需要逐步完善,以确保CDTM的质量和安全。通过这些努力,药师的作用将从药物供应者转变为患者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体系的进步。
药学服务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梅清华表示,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是医院运营中的关键指标,也是医疗质量和药事管理水平的直观体现。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为例,药占比从之前的35%下降到2023年的19.7%,其中国谈药品、中药饮片等药物均被包含在内。这一数值在广州市的大型综合医院中属较低水平。此外,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比例降至20%以下,体现了医院在药物管理方面的优异表现。
药品准入管理是药事管理的核心环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引进新药的原则是引进真正治疗用药,而非一味追求新药。通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和实名制投票,医院淘汰了约40%的新药申请,确保了引进药品的质量。此外,抗菌药物目录优化遴选通过指定专业专家进行,提高了准入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调配服务上,医院药学部建立了宏观运行指标体系,通过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维度进行管理。例如,通过人均处方工作效率的监测,医院解决了门诊药房人手不足的问题。同时,医院提升了住院药房的服务满意度,通过量化第三方配送人员的薪酬实现了高效管理。
合理用药的体系化建设同样至关重要。医院通过建立合理用药评价体系和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管理,严控辅助用药的使用,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例如,质子泵抑制剂和抗菌药物的使用都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了严格管控,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集采常态化的推进,医院开发了集采药品应用管理系统,有效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确保集采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些努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药学门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药学部主任邵华介绍,近年来,药学门诊服务在解决复杂用药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药学门诊的核心是由药师为患者提供用药评估、咨询、教育和方案调整等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咨询或用药交代,它是一种专业的医疗服务模式。早在200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推动临床药师制度的发展。2017年后,随着药品加成的取消,国家卫生健康委鼓励探索药学服务模式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药学门诊和“互联网﹢药学服务”。然而,尽管有政策支持,但药学门诊的发展在全国并不均衡,许多地区的药学门诊仍处于初步阶段。
在此背景下,医院内部的探索至关重要。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自2018年起尝试开设药学门诊,但发展缓慢,直到近年在咳喘门诊和抗凝门诊上才有所突破。特别是在抗凝门诊中,药师的介入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使治疗达标率从40%提升至接近60%,证明了药师在疾病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要想促进药学门诊高质量发展,医疗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临床药师的配置比例要达到标准。第二,实行药学门诊规范化管理。第三,药学服务的价值亟待通过收费机制得到认可。
在此次会议上,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俞云松致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常务副主任许东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主任吕永宁、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翟丽杰主持会议的报告环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邱峰主持讨论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学部主任赵青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蔡爽、北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庆春、陕西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张鹏、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药剂科主任贾立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赵宁参与讨论。(吴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