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卫生健康局 龚晓红
中医适宜技术作为传统医学瑰宝,在守护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历史文化则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二者巧妙结合,可以为传统医学的推广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作为屈原故里,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巧妙利用屈原文化发祥地这一优势,为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注入新活力。
文化融合启新程
秭归县成立中医药学会,力邀知名中医专家与资深学者,深入剖析屈原作品中的医学思想与养生理念。从“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切入,细致阐述古人对香草药用价值的认知,并生动展示其在现代中医适宜技术中的巧妙应用。组建金牌讲师团队,大力推介中医适宜技术原理,通过现场演示推拿手法、借助模型与图片展示拔罐原理等方式,让公众在领略屈原文化深厚底蕴的同时,深切感悟中医适宜技术的重要性与实用性。精心编印《秭归药用植物志》《秭归民间验方选编》,卫生健康部门与宣传部门携手开辟“屈子说医”栏目,扎实推进中医药健康知识“五进”行动,累计培训基层人员3000余人次。建立名老中医专家库和青年骨干人才池,举办中医师承拜师仪式,为中医适宜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
以屈原文化“一标三地”建设为契机,秭归县还精心策划以屈原文化为主题的中医适宜技术宣传活动。积极落实中医文化册推介,设置中医药展示区,展示中药材标本与功效,邀请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现场为群众诊断治疗,通过现场体验针灸、艾灸等,大幅提高公众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度与接受度。
文化入校育新苗
秭归县将屈原文化全面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在各中小学开设屈原文化课。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述屈原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秭归县在屈原文化教育中巧妙引入并结合中医适宜技术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句中动植物与中医中药的关系,详细介绍常见香草药用价值。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中医馆和中药材种植基地,让学生亲眼见证名老中医诊疗流程,亲身感受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未来学习和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宣教赋能惠民生
秭归县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全力举办屈原文化与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针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社区居民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紧密结合地方疾病谱,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培训,并进行现场实践指导。对社区居民,重点讲解常见疾病中医预防和治疗方法,安排专业中医讲师进行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演示,让学员动手练习,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对农村群众,侧重介绍实用中医适宜技术,带领学员野外实地识别草药,讲解功效与使用方法,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针灸推拿培训,让农村群众掌握基本操作技巧,用于自我保健。这些培训为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的广泛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科研创新增活力
秭归县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重要契机,积极开展药用柑橘科研攻关项目,并大力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与华中农业大学联手共建“三峡药用柑橘研发中心”,针对本县丰富的柑橘资源,科研人员深入分析其化学成分,发现多种有益成分,并进行广泛宣传和推介。结合中医理论,成功开发出柑橘精油、柑橘膏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产品,并开展临床试验以优化配方和使用方法,为防治疾病开辟新途径。在合作方面,秭归县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携手共进。与知名高校中医药学院建立长期稳定合作,设立科研项目,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大幅提高科研水平,深入分析中药材成分,深度挖掘潜在药用价值。为医务人员提供丰富的培训进修机会,培养了众多高素质人才。
同时,秭归县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群众健康提供更优质保障。充分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稳步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为重要支柱产业。出台奖补办法全力支持中药材产业链建设。依托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两河艾草、磨坪贝母等基地逐步形成规模,特色品种供不应求。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持续增长,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养生保健产品产销两旺。与全国知名药企合作,自主开发的“屈子健”茶饮、中药枕、中药香囊等养生保健产品畅销于市场,注册拥有的“屈艾”“蜀道”“英明原野”等中医药商标日益为人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