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近年来,由于视屏时间越来越长,加上熬夜、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推波助澜,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眼干、眼涩,甚至视物不清、眼睛疼痛等问题。今年的6月2日—7日是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本期,让我们一起了解中医护眼的相关知识。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神经眼科 柏梅
五脏与眼皆相关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通过经络与脏腑和其他组织器官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有机的整体。脏腑、经络功能失调,以及气血、津液失常,均可反映于眼部,甚至引起眼病。反之,眼部疾病也可通过经络影响脏腑、气血和津液。了解五脏与眼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呵护眼睛。
眼与肝 在五脏之中,肝与眼的关系最为密切。目为肝窍,肝气通于目,肝脉连目系,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若情志不舒,郁怒不解,肝失调达,疏泄失司,肝郁气滞,就会导致眼病的发生。
同时,《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到“肝受血而能视”,即视力和肝血的调节功能有关。肝血充足,则双目有神,视物清晰;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视物不清或出现夜盲。
眼与心 心主血脉,目得血而能视,且目眦属心。心火内盛,上炎于目,则会出现目眦红赤、胬肉攀睛等病症;火邪迫血妄行,还可致眼内出血。
此外,“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目眦部疮疡常与心火炽盛有关,因此,临床常用清心泻火法治疗目眦部疾病。
眼与脾 脾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运化之源。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脏腑精气不能上养目窍,可致上睑下垂、干眼症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
此外,脾统血。血液运行于目络之中而不外溢,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若脾气虚弱,失去统摄的能力,则可引起眼内出血。
眼与肺 肺为气主,气和则目明。肺气调和,气血流畅,则脏腑功能正常,五脏六腑精气充足,皆能源源不断地输注入目,故视物清晰。
另外,肺主表。若肺卫不固,风热之邪或疠气侵袭,上犯于目,可致急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等,临床可见白睛红赤、分泌物增多。
眼与肾 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气。肾精充足,目有所养,则视物清晰。若因年老体衰、先天不足、久病伤阴等导致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则会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等症状。
妙法护眼疗眼疾
穴位按摩
攒竹穴 该穴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按揉此穴可明目利窍、散风清热、止痉通络,主治眉棱骨痛、目视不明、眼睑下垂、迎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抽动等。
睛明穴 该穴位于目内眦上方凹陷处。按揉此穴可明目利窍、散风泄热,主治目赤肿痛、目视不明、眼睛干涩等。
太阳穴 该穴位于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按揉此穴可清肝明目、通络止痛,主治目赤肿痛、目眩、眼肌麻痹、视神经萎缩、夜盲等。
四白穴 该穴位于瞳孔之下,眶下孔凹陷处。按揉此穴可祛风明目、通经活络,主治目赤痒痛、迎风流泪、角膜生翳、视神经萎缩、近视、远视等。
按摩方法:分别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点揉上述穴位各20下,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每日按摩1~2次。注意急性炎症性眼病、出血性眼病患者不宜按摩。
药膳食疗
菊花枸杞茶 取白菊花3克,枸杞子10克,冰糖适量,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此茶饮可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缓解眼疲劳、眼睛干涩等症状。
猪肝鸡蛋汤 取猪肝150~200克,鸡蛋2个,葱白1根,盐、味精、黄酒等调料各适量。将猪肝切片,加水煲汤,打入鸡蛋、放入葱白段,再煮片刻,加入调料即可。该汤有养血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肝血不足所致视力减退等。
中药熏眼
此法对于干眼症效果良好。患者可取野菊花6克,秦皮6克,黄柏6克,薄荷6克,桑叶6克,红花6克。将所有药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浸泡20分钟,再用文火煎20分钟。趁热将药液倒入小口杯子中,利用热气熏蒸眼部,双眼轮流熏蒸直至药液变凉。每日熏蒸2次。
中药熏蒸可直接作用于眼表,同时对提高泪膜质量、减轻眼表炎症有良好的作用。
艾灸穴位
艾灸后溪穴可治疗麦粒肿。握拳时,手掌小拇指侧掌缘有一个微微的突起,此处即为后溪穴。操作时,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像鸟雀啄食一样,上下快速移动施灸。每次每侧穴位灸5~10分钟。